張菇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四十章 被耍的團團轉,三國:開局誤認呂布為岳父,張菇涼,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鄴城在舉行秋收盛會,荊襄也籌辦了一年一度的廟會,跟北國不同的是,薈聚在襄陽的世家們拜會完劉表後,都是會先到蔡府用晚宴。

畢竟是荊襄第一世家,蔡瑁又手握荊州半數軍權,也就是受限於三互法,否則蔡瑁早提領了政務上的要職。

所以,在荊州這裡,蔡家的號召力,屬實不會比劉表弱多少,甚至很多事情,蔡瑁不點頭,根本落實不下去的。

廟會前,各大世家雲集蔡府這件事,身為荊州牧的劉表自然不會不知道,可對此,他只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除了顧慮蔡家的底蘊外,掌控半數荊州軍的蔡瑁,在軍中威望,甚至壓過了假節之權的劉表,這些,都迫使劉表對於蔡瑁一些過分舉動,能忍則忍了。

這就是這個時代的現狀,天子士族之首,表面看凝聚著轄地的各大世家,可到頭卻為世家所累的袁紹;

需要世家扶持又想擺脫世家控制而不得已用宗親力量對抗的曹操;

劉表屬於第三類,要依仗世家,卻又只能受他們掣肘,最終淪為半傀儡狀態。

其實在荊州這麼多年,不是沒想過如何去抗衡世家,自劉秀以後,世家尾大不掉,頭疼的可不是他一個人,而是兩百年來,從皇帝到地方太守,乃至於縣令都很難自圓的荊棘。

從來世家就抱團,這是因為利益一體化決定的,林墨能夠短期內快速打破北國世家的默契,聽來是簡單的二桃殺三士,可這個桃又不是誰都拿的出來的。

譬如劉表就拿不出來,就算是讓劉琦出任長沙太守這麼一樁簡單的事情,他還得扛著巨大的壓力才能辦妥。

不過今天晚上,劉表的心情還是不錯的,一別大半年了,期間他並沒有怎麼見過劉琦,趁著這次廟會,父子團聚,還是有很多的話要說的。

“今年長沙郡的稅賦、收糧和納金都比去年有所提升,在這樣的情況下,你還能夠擴軍八千,足見你是下了些功夫的。”

晚飯過後,父子兩人坐在後院的小憩石凳上,一邊賞月,一邊談心。

對於劉琦的成績,劉表還是很欣慰的。

“多謝父親,說起此事,確實是仰仗了皇叔幫忙,尤其是他新拜的軍師諸葛孔明,真乃國士也。”

劉琦顯然還是太年輕了,這個時候,其實只需要說一句,全因跟在父親膝下耳濡目染才有這次微薄成就,未來還需要父親多多教誨,就行了。

而且,一說起劉備和諸葛亮對他的幫助,他好像開了水閘一樣滔滔不絕,以至於劉表眸子裡閃過一抹不悅他也沒發現。

等他一番演講完畢,劉表才輕笑了一聲,不動聲色道:“中原大戰的時候,玄德有向你提及過北上許昌嗎?”

“有的。”

劉琦是下意識脫口而出,隨後意識到這個問題可不是家長裡短了,趕忙正色道:“但父親放心,無父親的軍令,長沙郡府裡的兵馬,一個也不敢外出!”

劉表只是微微一笑,並沒有再深究,只是心裡不由一陣失落。

接下來,父子倆的談話就顯得很乾癟了,似乎都有些心不在焉,想象中的父慈子孝只是一瞬間就消散無蹤,只剩下機械式的一問一答。

“父親若是乏了孩兒便扶您回去休息吧。”眼見劉表打起了哈欠,劉琦趕忙孝順的提議。

劉表微微頷首,卻並沒有伸手讓他攙扶,轉而問道:“伱覺得,玄德是個什麼樣的人?”

“仁義之君,心繫天下,以匡扶漢室為己任,是朝廷的棟樑之才,孩兒這些日子與皇叔日夜相處,受益良多。”

一說到劉備,劉琦的眼中又泛起了光芒,就像是個迷弟在為自己的偶像拉票。

可能他自己都沒發覺,不知不覺中,已經被劉備的個人魅力所折服,並且是心甘情願的聽從他的一切建議。

當然了,主要還是劉琦堅信這位皇叔是情真意切要扶保自己接任大位的。

遠了不說,長沙郡治理的井井有條,他劉琦的賢名自然也在荊襄傳頌著,這一點是完完全全的仰仗了劉備。

在這個過程裡,當然是因為諸葛亮施政有方,又兼人脈寬廣,可諸葛亮不也是因為劉備才願意輔佐自己的嗎?

劉表深深的看著自己的嫡長子,欲言又止。

他想說點什麼,卻不知從何說起,只是嘆了口氣,苦笑道:“其實當初蔡家也是矢志報國的。”

劉表心裡明白,如果不是因為蔡家權重,劉琦也不會在得到劉備的幫助後像抓住了救命稻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之說書先生

漂漂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