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
京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9部分,秦始皇私密生活全記錄,京文,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領兵可與孫臏、吳起並論,教書育人呢?他自信不弱於孔仲尼、荀卿和鬼谷子。人們都說仲尼有徒三千,成才者七十二賢,鬼谷子學徒甚多,有名者也不過孫臏、龐涓,他認為自己僅教授嬴政一個弟子,將來足以震撼六國,名垂史冊。可是,從嬴政剛才的那番話中他尋找不到自己的影子,也看不出曾經設定的形象在何處。那麼,他這些奇談怪論來自哪裡呢?呂不韋詫異地問道:“大王從哪裡學得這些有違為君之道的言論?孔子、孟子被人推為賢人,大王怎能隨意詆譭呢?既然你不贊成仁政的思想,那麼你認同何人的主張呢?” “近日我讀了一本書,叫《商鞅書》,就是孝公時衛國人鞅來找大秦時所寫的一本書,內容雖然不多,文字也通俗易懂,但我覺得字字如珠璣,句句值千金,無怪乎孝公會任用他為相推行改革,儘管商鞅遭到車裂而死,但他的學說卻應該受到推崇,孔孟之流與他相比實在可笑得多,商鞅務實,孔孟論虛,孔孟的觀點高不可及,而商鞅的思想卻唾手可得。只可惜,當世沒有商鞅這樣的人才,若有,寡人一定願意用五十座城池交換此人。” 呂不韋剛想站起訓斥嬴政幾句,忽然意識到蔡澤在旁邊,頹然坐了下來。 蔡澤擔心二人再爭論下去難免發生口角,弄得眾人不愉快,阻止說:“現在不是爭論仁政與法制的時候,當務之急是籌糧籌款賑濟災民,阻止飢荒進一步擴大。” “賑災寡人並不反對,但決不能挪動國庫一粒糧,必須保證前線軍需供給,請仲父與剛成君另想辦法。” 蔡澤把目光轉向呂不韋,心裡道:這不是趕鴨子上架嗎?不動國庫的糧食如何賑災,難道讓我等送給饑民吃?呂不韋皺皺眉,沒思片刻說道:“辦法只有一個,賣官救災。” “什麼,賣官救災?”嬴政叫道,“也許只有仲父才能想出這個主意,仲父當年是經商出身,當然明白錢權之間的交易。” 呂不韋一聽嬴政話中有諷刺他的意思,氣不打一出來,尖酸地說:“大王瞧不起我呂不韋,認為我是商人出身,地位卑賤是嗎?別說是你,就是先王也不敢瞧不起我,沒有我呂不韋傾家產為先王奔走,他如何能夠承襲王位?又怎麼會有你的今天?哼,你不准許動國庫糧款,又不讓賣官籌糧,就是讓我和剛成君等人送給饑民吃也無濟於事!請問大王從何處籌集賑災的糧款?” 嬴政也不示弱:“仲父有功於秦,但仲父也從先君那裡得到回報,如果不是仲父早年追隨先君,如何會從布衣之家一躍成為秦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從而位居卿相之列呢?仲父所花費的金銀與得到的回報何止千倍萬倍,難道仲父還不滿足嗎?至於仲父所提出的賣官賑災也不是不可取,只是先祖孝公自任用商鞅實行獎勵軍功以來,已有百年之久都是憑戰績拜爵升遷,這已經形成祖制,倘若廢除這一律例實行納捐升遷,當然是商人得益,誰還願意在沙場上舍命拼殺,大家寧可讓子弟去集市經商也不願送子女入伍上戰場。國家現在急需四方征戰的將才,更需要大批冒死衝鋒陷陣的勇士,用納捐取代軍功實在不可取!” 蔡澤從中調和說:“丞相所說的納粟拜爵,賣官晉級雖無先例,也並不違反祖制,這只是迫於形勢所採取的權宜之計,並不是永久之策,決不是用納捐取軍功,一是於度過今年的饑荒便停止納粟拜爵。如果納粟拜爵於國有利,將來也可與獎勵軍功並行使用。凡事總要有被打破的先例,不能死抱祖制不放,要因時因地而靈活調整治國方略,才能立於不敗之地。正如周王室為何由強而弱,最後自生自滅,就是因為後世子孫躺在祖宗制定的律例上不知修正,抱殘守缺,最終被日新月異的社會洪流所淘汰。大王雖然年幼,但才思敏捷,有創新精神,當然明白這些淺顯的道理。丞相話語雖然有些過分,但句句是金玉良言,不中聽但都是肺腑之言,對大王的忠言實在令為臣欽佩,請大王三思。”    書包 網 87book。com 想看書來
《秦始皇私密生活全記錄》第五章(4)
蔡澤的話讓嬴政聽了舒服多啦,他也認為呂不韋提出的納粟拜爵的方法確實是解決燃眉之急的權宜策略,但他反感呂不韋說話時的語氣態度,他吃軟不吃硬,你越是咄咄逼人,他越是不服。嬴政很順從地道:“你們二人都認為可行,那就先拿出一個標準來,讓我稟告太后再作定奪。” 呂不韋明白,嬴政的讓步是蔡澤從中調和,他也不再強行要求立即答應,想了想說:“納粟拜爵只是為解決燃眉之急,並非長久採納,所定標準不能太高,太高了,無人捐納達不到救災的目的;但也不能太低,以免引起軍中將士反對,以千石為標準,納粟千石拜爵一級如何?” 嬴政點點頭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