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景之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97章 章 高山流水遇知音,逍遙江山內,一景之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到別的目的。學習的人透過邏輯學所獲得的教養,在於訓練思維,使人在頭腦中得到真正純粹的思想,因為這門科學乃是思維的思維。——但是就邏輯學作為真理的絕對形式來說,尤其是就邏輯學作為純粹真理的本身來說,它決不單純是某種有用的東西。但如果凡是最高尚的、最自由的和最獨立的東西也就是最有用的東西,那麼邏輯學也未嘗不可認為是有用的,不過它的用處,卻不僅是對於思維的形式練習,而必須另外加以估價。”
楊溥微微眯起的雙眼,忽的睜開了,望著紫禁城外的天空,也不知看什麼,好一會兒才哦了聲道:“如何估價?”
楊崢的思維似乎順了些,說話也連貫了些,繼續道:“最明瞭的答覆是,真理就是邏輯學的物件。真理是一個高尚的名詞,而它的實質尤為高尚。只要人的精神和心情是健康的,則真理的追求必會引起他心坎中高度的熱忱。”
“哈哈,這個說法有趣,你就不怕人問,究竟什麼是真理呢?這些我們都已經認識了,在研究下去未必看到你所說的什麼真理吧?”楊溥不時的丟出了這麼一句。
楊崢道:“閣老還真是真知灼見啊,這正是邏輯學的弱點啊,不瞞你說,在我們家鄉每每一說到這裡立刻就會有人提出反問道:“究竟我們是否有能力認識真理呢?”
楊溥道:“就是嘛,都不確定能認識到真理,那還學個啥勁兒。你別看,朱程理學一句簡簡單單的存天理,滅人yu,那可是其由北宋河南人二程(程顥、程頤)兄弟開始創立,其間經過弟子楊時,再傳羅從彥,三傳李侗的傳承,到南宋朱熹集為大成。人家認為理是宇宙萬物的起源(從不同的角度認識,他有不同的名稱,如天、道等),而且他是善的,他將善賦予人便成為本性,將善賦予社會便成為“禮”,而人在世界萬物紛擾交錯中,很容易迷失自己稟賦自“理”的本性,社會便失去“禮”。
人家還認為,由於理是宇宙萬物的起源,所以萬物“之所以然”,必有一個“理”,而透過推究事物的道理(格物),可以達到認識真理的目的(致知)。
所以如果無法收斂私慾的擴張,則偏離了天道,不但無法成為聖人(儒家最高修為者,人人皆可達之),還可能會迷失世間,所以要修養、歸返、並伸展上天賦予的本性(存天理),以達致“仁”的最高境界,此時完全進入了理,即“天人合一”矣,然後就可以“從心所欲而不逾矩”,這時人慾已融入進天理中(滅人yu,不是無yu,而是理yu合一),無意、無必、無固、無我(從“毋”變成“無”),則無論做什麼都不會偏離天道了。你聽聽人家的學問,處處是大道,不被推廣都難,再看你的什麼邏輯學,什麼是真理都讓人看不明白,聽得都讓人頭疼?還研究個屁啊?趕緊回家洗洗睡吧?省得麻煩老夫?“
楊崢倒也不生氣,人家理學根本特點就是將儒家的社會、民族及倫理道德和個人生命信仰理念,構成更加完整的概念化及系統化的哲學及信仰體系,並使其邏輯化,心性化、抽象化和真理化。這使得理學具有極強的自主意識,形成了理高於勢,道統高於治統的政治理念,為抑制君權,讓中國政治在宋明兩朝走向了平民化和民間參政議政提供了理論支援。也使得邏輯化抽象化系統化的倫理道德化的主宰“天理”、“天道”,取代了粗糙的“天命”觀和人格神,是中國及世界哲學思想的一次巨大飛越,這一次飛躍經過了數百年的推演,自然是被人熟知了,而自己的邏輯學剛剛起步,差距不用多想也能看得出,而楊溥這麼說,其實內心深處對楊崢剛才的一番說辭不滿意而已!“
^^^^^^^^^^^^^^^^^^^^^^^^^^^^^^^^^^^^^^^^^^^^^^^^^^^^^
第二更送上了,請圍觀!
!!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