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景之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15章 598章 當局者迷,逍遙江山內,一景之月,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停止,到了這會兒文官集團才算是出了一口氣惡氣,沒了下西洋的壯舉,鄭和便也不再是鄭和了。
這一番細想盡讓楊崢有些動容,在鄭和西洋的年代,大明是何等的鼎盛輝煌,好在倚重、信賴文官集團的朱高熾並不長壽,在皇位上僅僅做了不足一年,遷都大計未及執行,下西洋的壯舉也並沒有因此而一蹶不振,一年後,他的兒子朱瞻基登上了皇位,這個無論是魄力,還是性格都像朱棣的年輕天子,在繼承大統後,在宣德五年,命鄭和再次出使西洋。同年閏十二月初六,船隊從龍灣(今南京下關)啟航,二月三日集結於劉家港。在劉家港,鄭和等立《婁東劉家港天妃宮石刻通番事績碑》。船隊到達福建長樂太平港,在南山三峰塔寺立《天妃靈應之記》石碑。兩碑都記下了他們六次出航的歷程。宣德六年十二月九日船隊從五虎門出洋。這次遠航經占城、爪哇的蘇魯馬益、蘇門答刺、古裡、竹步,再向南到達非洲南端接近莫三比克海峽,然後返航。當船隊航行到古裡附近時,鄭和因勞累過度一病不起,於宣德八年四月初在印度西海岸古裡逝世,此後還進行了一次下西洋,只是比起祖父朱棣,無論是規模,還是次數都不可同日而語,但這不久的將來,對於鄭和來說,能再一次出航,無疑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
“當今聖上仁慈,對文官頗為依重,文官如此痛恨老夫下西洋,聖上未必會讓老夫繼續下西洋?”鄭和皺著眉頭擔憂的道。
楊崢道:“當今聖上不行下西洋之舉,未必我大明其他皇帝不想下西洋?”
鄭和眼裡一亮,盯著楊崢道:“小兄弟是說太子?”
眼看鄭和一臉期盼的眼神,楊崢差點就想告訴他,在即將到來的五年裡,還有一次下西洋,話兒到了嘴邊終究是忍住了。
“太子性子隨成祖皇帝,雖重用文人,卻未必全都信任文人,大人西洋之行,利國利民,用不了多久,大明將會重新下西洋,如今大人只需好生等待便可?”
鄭和有些不相信,但將楊崢的話兒細細一想,如今的局面,天下文官,地方官員,商賈多對西洋之舉頗有微詞,而西洋之行,所以所靠說白了就是皇帝的支援,若皇帝無心西洋之行,他再如何走動,效果也不大,永樂一朝能六下西洋,說到底是是因為永樂皇帝的江山是從他侄子建文皇帝那裡奪來的。“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蹤跡之……命和及其儕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再次,派遣帝國船隊出海,貿採奇貨珍寶,不僅可以充溢府庫,西洋之行從中獲取了大量的好處,這些都迫使永樂一朝,完全有理由派遣一支船隊出使西洋。
而當今聖上並沒有永樂皇帝的那份雄心壯志,治理國家也是儒式的,這樣的帝王,自然不會去走一條元帝國的道路。如期繼續耗費精力,還不如老老實實的在南京等待,等待時局變化才是上策!“
想明白了這些,鄭和心頭愉悅了不少,再說話兒語氣也輕快了不少,一時氣氛倒也融洽。
大小姐,高航、段譽等人沒想到面前端坐的就是大名鼎鼎的鄭和,心中驚訝之餘,不免對於鄭和下西洋充滿了好奇,尤其是段譽幾次想要插話,硬是沒插進來,這會兒好不容易兩人各自說累了,喝茶歇息,瞅著空閒,忙走上前來衝著鄭和一拱手,行了一禮道:“在下段譽,見過鄭大人?“
鄭和今日得楊崢一番分析,從中隱隱的看到了自己還有下西洋的機會,對於楊崢的一行人自有幾分愛屋及烏的情分在,又見段譽躬身行禮,禮儀周到,忙也拱手回禮道:“段公子不必客氣,有話兒不妨直說?”
段譽的心思被人一語道破,不免臉紅了一下,猶豫了片刻,道:“草民對大人西洋之行甚是敬佩,今日能有幸見到大人實乃三生有幸――?”
^^^^^^^^^^^^^^^^^^^^^^^^月票告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