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環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8部分,超級程式,指環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齡還小的男女同事提前退出工作崗位,他發心發願應該告訴人們一些什麼,經過一番晝夜兼程的努力,成為樂業教育的主講。後來幸遇提拔機會,他擔心干擾悟學,有人開導這樣更加有助於學術,條件方便接觸人事多了題材自然也多了資訊量大了位置變了視野開闊,更容易寫出文章。

吳為回思自己的過去,小心小願因一人一事發心發願的,可以隨發隨收,得心應手;中心中願的,發易收難,大心大願的,難發難收,更不知如何收心。文章也有虎頭蛇尾,男女情事亦然。開始海誓山盟、海枯石爛,後來草草了之,如同陌路生人,翻臉成仇人。

吳為經常感受發心發力的心裡事實,想寫文章一寫即成,真正有過發心如願的體悟,感悟頗深。發心做一件事,做一日幾日事成收心,再發心再做,如此發心收心感覺心累,便想如何省心,省心的法門便是發一次心一做幾年十幾年,那樣的心也難發,心一旦發了又難收,發心難收心亦難,則心難安。這才使他意識到,發心收心是人間最難掌控之事。

吳為注意到,佛經裡講發心,卻沒讀到講收心,也沒聽到哪位法師講過如何收心。求清淨心,心清淨才容易發心發大心。這是發大心的法門。心不淨則心難發,心本身成為負擔,為心所累。

發心純粹是自己的事情,別人不可代勞。如果人心不發,即便基督復活、釋迦摩尼轉世也是無奈。

深得發心收心玄機的吳為,突然發心,何不讓嬌妹回心轉意,勸其在家修行。吳為恨自己沒有起死回生的神力,讓已經離別人世的知己重返人間,好傾心一述。面對人間的紅顏知己嬌妹,總是心有不甘,已經超出男女情愛大防,生出前所未有大心大願,發心使她回返俗界。他知道,世俗中人想成佛,修成清淨心,俗念成了必須破的心障,如今的嬌妹想再還俗,清淨心反而成了還俗的心障。他想象如同鄰居串門一般過得去回得來,那要靠何等的心願心力才能把她拉回來。心知這樣的事情勉強不得。宋柔說他長了一張巧八哥的嘴,但對嬌妹如何才能說得動,使她發心回到俗界。沒想到,事情出乎意料的順利,吳為只說了一句話,小乘度己,大乘度己更度人。嬌妹立刻意識到自己心機的狹隘,遂發心在俗間修行。吳為又說,人如果掌握了發心收心的法門,進入收發自如的境界,則僧界俗界亦可進出自如。(未完待續)

第三一三章 吳為式的發心之法

擁有樂商等於掌握心悅智慧的吳為,使他在心性收發方面達到收發自如的境界。

他自我總結道,樂中求進就是一種發心方法,也是一種自我發心的能力。在郭振眼中的吳為,是一個真正的知識分子。郭振曾經如此描寫吳為,知識分子有許多定義,我比較贊同這種見解,不只是有學識的腦力勞動者,更重要的是對國家、對民族、對真理具有使命感、責任感和獻身精神的腦力勞動者。吳為多年來從事學術研究,其動力來源於他的興趣、他的愛好、他對真理的執著追求,沒有人給他佈置課題,沒有必須完成的科研任務,也沒有名利的誘惑,一切都是自發的主動的自覺的,不用揚鞭自奮蹄。他把做學問作為一種理性的追求、一種生存狀態,以一個知識分子的責任感、使命感在時時鞭策自己,研究學問是苦差事,要甘於寂寞、犧牲一些樂趣、付出更多的艱辛,有足夠的堅韌和智慧。吳為這些都做到了,而且在不停地努力著、不斷學習、不斷探索、不斷創造,一部作品問世了,又一部作品在醞釀著,吳為不斷把自己的研究視角向更廣更寬的領域延伸。

吳為對樂商又有了新的理解,把它看做是一種演戲的智慧,是自己給自己演戲,自我追求心悅的體驗。現實的人一旦扮演戲中人的角色,就要把自我融入忘我的境地。實現這種心理置換的能力,是樂商最基本的能力。透過提高演戲的技巧使自己能夠體驗到愉悅,戲劇不過是樂商的外化表現。把自己所置身於其中的現實過程看作是演戲的過程,然後從觀賞中獲得愉悅的體驗。透過自我設計的某些行為,能夠給自己帶來愉快的體驗。現實的戲劇化,每一個現實中的自我都在扮演著導演、演員的角色,追求戲劇化的效果。其實,在現實生活中,人們都自覺不自覺地扮演著這種戲劇化角色,從中追求快樂的體驗。樂商,就是把這些帶有偶然性的表現能力變成一種普遍性常規化的表現能力。

人生如戲,並不是通常所說的遊戲人生之意,而是賦予現實以高於藝術作品的藝術意境。任何藝術作品一旦定型、定格後,如同電影膠片是對所反映物件的一種瞬間定格,也就同時鎖定了它的藝術創造力和表現力,限制在既定的表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逍遙雷王

元如一

重生之娛樂帝國

大刀闊斧

龍的煩惱

丟丟

戀戰星夢

韓錯

十佳女

冬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