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波門小書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95章 朕捨得花錢,先把兵養壯,再搶大戶糧!,朕非漢廢帝,凌波門小書童,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募兵戰力比正卒戰力更強,這是顯而易見的事情,張安世等人自然也一清二楚。
不管是募兵還是正卒,一個月拿到手的錢糧都是一樣的,極其微薄。
普通兵卒一個月的錢糧折算下來不過九百錢,什長和伍長也不過才一千二三百錢出頭。
在這九百錢中,有一半是供應給兵卒的粟米和鹽,剩下的一半才以錢的形式發到兵卒的手中。
扣去一個月在肉菜上的花銷,一個普通兵卒一個月頂多只能存下二三百錢,一年存下來的錢才不到三千。
失去一個壯勞力,換回不到三千錢。
在關中,一個尋常的僱工一個月就可以拿到一千五百錢的工錢,比兵卒的錢糧高出許多。
而且還不用出生入死,但凡有得選,何人又願意去投軍呢?
於是,願意當募兵的成年男子少之又少。
在孝武皇帝時當募兵的人,幾乎都是在民間走投無路的人——刑徒、惡少年、贅婿……
這些人縱使成為了募兵,能憑藉的也只是一時的爭強鬥狠,難以維持長久的戰鬥力。
而軍功爵位制的徹底崩潰,斷絕了在戰場上立功封爵可能性,這徹底讓投軍成為了一個沒有出路的選擇。
別說是讓男子去當募兵,就是當那一年的正卒也怨言頗多,又怎麼可能捨生忘死呢?
在這種情形之下,漢軍的戰力只會每況日下。
在冷兵器時代,武器難以形成代差,兵卒的意願成了影響戰力的關鍵因素。
所以,提高漢軍總體的戰力有兩個關口。
一是增加募兵的數量,二是提高兵卒的戰鬥慾望。
劉賀想的方法也很簡單,那就是曉之以利。
就如同軍功爵位制,給所有立下軍功的兵卒封爵授田宅,兵卒又怎可能不在沙場上奮勇殺敵呢?
劉賀要讓漢軍捨生忘死,要讓大漢男兒以從軍為榮,那就必須要給他們足夠多的利益。
對於普通百姓而言,最大的利益莫過於給他們錢糧和土地。
這兩樣,劉賀都要給,也都能給!
“從今日起,不管是募兵還是正卒,每個月的錢糧都要加,不可以比文官文吏低!”
“按照原有的成制,校尉品秩為千石,君侯品秩為六百石,這並無不妥,非常妥當。”
“但是,其餘各級軍校並無固定品秩,所以朕認為應該給相同的品秩,按品秩給俸祿。”
“普通兵卒一個月錢糧增到一千五百錢,伍長品秩為比百石,什長為百石,屯長為比二百石,隊率為二百石。”
“所有軍餉錢糧,必須按月足額髮放,不得拖欠。”
在現在的成制下,不少隊率和屯長也是隻服役一兩年的正卒,缺少威望和戰力。
如今提高普通兵卒的錢糧,並且認可下層軍校的品秩官身,募兵就相當於有了出路,百姓投身募兵的積極性定然會提高。
“陛下,可是如此一來,一年恐怕要多支出數億錢啊。”張安世剛才在心中草草地算了一遍,知道這筆開銷不小。
“若是能靠募兵徹底消滅匈奴賊寇,以後用兵次數會減少,戍邊的漢軍數量亦會減少,兩下相減,仍然合算。”
“西域各國能安居樂業,進貢的牛羊也會增加;西域商路亦會更通暢,所收的賦稅又並不知道能增加幾何?”
“這打仗是天底下最大的買賣,先要捨得將本錢投進去,才能見到出息利錢。”
劉賀笑著把這番“打仗生意經”細細地擺了出來,讓張安世等人大開眼界。
他們雖然覺得這說法有一些古怪,但是卻又說不出古怪在哪裡,只得連稱天子有遠見。
“陛下聖明,比我等看得要長遠許多!”張安世說著,其餘人也就都沒有什麼意見了。
劉賀心中覺得好笑,要是把“以戰養戰”這幾個字說出來,恐怕更能讓張安世等人目瞪口呆。
“好,那諸位愛卿跟著朕,再來看看募兵的細則。”
“諾!”一眾大學士應答下來之後,就連忙繼續翻看手中的《武備會要》,找到了募兵的細則。
募兵的年齡應在十五到四十五歲之間,四肢健全,身高不得低於六尺五。
漢制一尺合後世零點二三米,六尺五就是一點五米,在大漢是標準身形。
募兵不限出身,不只是編戶齊民可以投軍,其餘的非編戶齊民亦可投軍。
奴婢、刑徒、流民經過揀選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