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波門小書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52章 朕用科舉選人才,乃大漢版考公,是為了砍世家的命根!,朕非漢廢帝,凌波門小書童,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只是在歐羅巴,時間線推移到劉賀所在的時代,中華仍然以考試來選拔官員的,亦有可取之處,名曰考公。

雖然名稱上不再稱為科舉了,但是“公開選拔、擇優錄取”的優勢卻被繼承了下來。

用考試的方式來選拔人才,至少可以最大程度杜絕暗箱操作。

所以,科舉制度的弊端不在考試,而在考試的內容過於陳腐。

只要考試的內容設定得當,就可以成為風向標,引導天下的風氣,選拔出一定的人才。

在如今的大漢,劉賀不管採取什麼制度,都不可能選拔出能讓大漢子民上天入地的人。

但是至少可以選出一些實幹的人才來造福百姓。

讓冤假錯案更少一些,讓農耕出產更多一些,讓商賈之事更繁榮一些,讓百姓生活更好一些……

只要能選拔出這樣的人才,劉賀就非常滿意了。

“幾位愛卿,將那《科舉會要》翻開吧,朕現在一項一項地與你們說。”

“諾!”三老一少立刻將拿起了《科舉會要》。

當劉賀正在思考要從何處入手,與這幾個人解釋科舉制度的關口時,樊克推開了殿門,一路小跑而來。

“陛下,微臣有事要奏!”樊克急急忙忙地說道。

“嗯?何事?”

“張閣老他們來了。”

劉賀聽到這個“閣老”的稱呼,不禁啞然一笑。

那一日,自己只是隨口開了個玩笑,稱呼張安世等人為閣老,沒想到竟然就被下面的人學了去。

張安世如今還不到五十歲,怎麼都還不到“老”的地步。

整個內閣恐怕也只有韋賢一人配得上“閣老”這個稱呼。

劉賀原本想更正樊克的這個稱呼,但是轉念一想做罷了。

自己能讓樊克改過來,但是卻也不能讓所有人都改過來。

願意叫就叫吧,除了滑稽可笑一些,也沒有太大的問題。

“他們來多久了?”劉賀問道。

“他們已經在偏殿等了小半個時辰……張閣老說內閣政事繁忙,所以讓微臣來看一看……”樊克小心說道。

“嗯,那就讓他們進來吧。”劉賀點頭說道。

“諾!”樊克立刻出門去傳令。

劉賀思索片刻,轉而對坐左側榻上的幾個外朝官說道:“幾位愛卿,朕來不及給你們單獨解釋這科舉制度了。”

“朕只希望你們做一件事情,那就是站在朕的這一邊,不要與內閣一起質疑反對朕。”

“庠學制和科舉制,就算是這蒼天塌下來了,朕也是要改的!”

劉賀說完這句話,用堅定的目光望向幾個外朝官,意思明確。

“陛下有詔,我等身為臣子,不敢不從。”王式率先說道,此言立刻得到了其他幾人的附和。

劉賀滿意地點了點頭。

……

溫室殿院中的偏殿裡,四個內閣大學士正在榻上有些坐立不安地等待。

今日被詔來議政的四個人是張安世、丙吉、劉德和韋賢,另外三個閣臣沒有得到天子口諭,就留在了內閣值房。

魏相、韓增和趙充國這幾個“異類”不在,張安世他們也倒輕鬆自如了一些。

剛剛這小半個時辰裡,他們圍繞“天子今日要議何事”這問題,商議了許久。

幾人都是朝堂上的老人,所以已經從蛛絲馬跡中確定天子今日要與他們議什麼了。

恐怕就是科舉制度。

幾個月之前,天子為了培植自己的親信,頂著霍光的懷疑,在太學大張旗鼓地搞了一次科舉考試。

當時,韋賢的兒子韋玄成和劉德的兒子劉安民,都榜上有名,成了大漢第一批以科舉出仕的官員。

如今,這兩個三十五六歲的“年輕人”,一個是光祿勳,一個是宗正,比他們父輩的仕途更舒暢。

更關鍵的一點是,無人能夠在背後說任何的怪話——這可都是公平考試出來的,何人又能不服呢?

和韋玄成、劉安民一起脫穎而出的年輕人,雖然拔擢得沒有那麼快,但不少都外放出去當縣令了。

不管是九卿,還是縣令,人人都有一個好前程。

另外,天子今日沒有讓魏相他們幾人來溫室殿,也進一步證實了張安世等人的想法。

畢竟,魏相是法吏,韓增和趙充國是行伍之人,沒讓他們來議政,意味著此事與他們無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海賊:開局神奇海螺,四皇都虛心

初日之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