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波門小書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52章 朕用科舉選人才,乃大漢版考公,是為了砍世家的命根!,朕非漢廢帝,凌波門小書童,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算來算去,那就肯定是科舉制度了。

這科舉制度,張安世他們見過了一次,自以為胸中有成算,所以倒沒有太多的疑問。

可沒有疑問,不代表沒有擔憂,他們已經形成了一種條件反射——天子總是會節外生枝。

而他們現在最擔心的一件事情,就是科舉制制度會不會成為大漢選拔官員的唯一途徑。

這一點和他們的利益是息息相關的。

“張閣老,一旦行了科舉制,這察舉制恐怕就要徹底廢除了吧?”劉德問道。

“也不算廢除,縣官以前不是說了嗎,先察舉,後科舉,算是二並做一吧。”張安世穩穩地說道。

這確實是天子幾個月前說的原話,想必應該不會再改了,但是萬一……所有人的心裡都沒有底氣。

“那徵辟制呢?”劉德再次急急忙忙地問道。

“這門下吏想必仍然可以由長官闢除,但其餘的官吏恐怕就都要透過科舉來出仕了。”張安世解釋道。

“門下吏轉任他職的情況也很常見,如果保留了徵辟制,那科舉制就形同虛設。”韋玄成在一旁說道。

“韋閣老說得對,如此看來,今日要議論的科舉制與之前不同,縣官又要節外生枝了。”劉德擔憂地說道。

天子確實喜歡節外生枝:霍光在時,天子喜歡節外生枝,霍光不在了天子還喜歡節外生枝。

“建德,伱家中的子侄輩個個都熟讀經書,難不成還怕這科舉不成?”丙吉故作輕鬆地笑道。

“怕也倒不是怕,只是擔心一個萬一啊……”劉德沒有把話說完。

劉德的這一聲長嘆,戳到了其餘幾個人的心上——確實,怕就怕一個萬一。

察舉制也有諸多限制,但他們還可以私下做些手腳,如果真行了科舉制,家中子侄輩就真的要從頭來過了。

“如果察舉制和徵辟制都要改,那諸公覺得這任子制會不會也要改。”劉德終於是問到了整個問題的關鍵。

不管是察舉制還是徵辟,與殿中諸人還離得很遠。

真正與在場這些朝堂重臣最息息相關的是任子制——這才是世家大族屹立朝堂不倒的。

所謂的任子制,就是在任的朝堂重臣,可以舉薦子侄輩為郎官,繞過察舉,直接出仕。

具體而言,就是“吏二千石以上,視事滿三歲,得任同產若子一人為郎”。

也就是說,兩千石以上官員,只要任滿三年,就可以舉薦“同產若子”一人為郎官。

而同產若子,就是親兄弟和親姐妹的兒子,透過過繼的方式,還可以將範圍再擴大。

兩千石官員,在大漢已經是位高權重了,但算下來也有一百多人。

這可不是一百多人,而是一百多個家族啊!

只要能夠在兩千石官職上安安生生地幹上十多年,那就可以推薦四五個子侄輩出任郎官。

這四五人之中,但凡又有一兩個人成氣候,就又可以延續下去。

子子孫孫無窮匱也,就可以保證一個家族在朝堂上屹立不倒。

劉德和張安世,都是透過任子制度出仕的。

而在場這些朝臣們的子侄輩們,幾乎也是透過任子製出仕的。

就拿張安世來說,三個兒子都被他“保送”當了郎官。

若是沒有了任子制,他們真不敢保證世世代代都有子侄能考上科舉。

求個全訂!今夜還有一章!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唐磚

孑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