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波門小書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98章 難道是朕殺人太少,不能立威?(求訂閱),朕非漢廢帝,凌波門小書童,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說道:“縣官心思異於常人,我也猜不到。”
是啊,縣官是個明君,但是城府很深。
在許多事情上都難以猜透。
兩人再想起這幾日的事情,都有些沉默。
他們猜不到,天子接下來會怎麼辦。
“丙公,如今局勢撲朔迷離,待會見到縣官,我等應該如何向縣官進言呢?”張安世說道。
“子儒心中可有良策?”丙吉反問道。
“那日在溫室殿裡,縣官說得很清楚,是要削霍,既然是削,就要一步一步來……”
“如今天下臣民向縣官上書的事情已經定了下來,縣官其實可以服個軟,換來讓那幾個府衙先恢復任事……”
“待時機成熟之後,再作下一步的舉動。”
“雖然這可能會有損縣官的顏面,但也是不得已之下采取的權宜之策。”
張安世一直以來都是謹小慎微,能提出這樣的意見是再正常不過的了。
在他看來,既然現在的力量不足以一次性挖掉霍光的全部,那倒不如先退一步。
所以這個法子確實符合他這個實幹派的做法。
而丙吉沒有立刻說話,雖然他成為九卿的時間比張安世要晚許多,但是曾經擔任過廷尉監,自然更知道朝堂鬥爭的殘酷。
有時候,不是想退,就能退得了的。
否則丙吉之前也不會做出刺殺天子的事情。
但是他此刻也沒有想出太好的辦法,先安撫好霍光,似乎是唯一的辦法了——一邊打壓,一邊安撫,這倒也是王道的手段。
丙吉一邊點頭,一邊在心中思索,最後才說道:“子儒,縣官服軟之後,大將軍要縣官收回詔令,那縣官是收回還是不收回。”
“大將軍最看重朝廷的臉面,我想他不會如此行事的,這相當於讓朝堂食言……”
“但是,大將軍恐怕會向縣官要一些別的什麼東西。”
霍禹封侯,霍成君即刻入宮,甚至是誅殺蔡義這個首先發難的人。
大將軍能要的東西其實不少,答應下來,確實可以穩住霍光,但是天子恐怕不會同意。
“子儒,你倒是與我想到一起去了,但是我看縣官的脾氣,恐怕不願意這麼做的。”
天子看似溫文爾雅,實際上自有主見,並不是一個一味退讓的人。
“所以你我二人就更要勸陛下不意氣用事了。”張安世說道,“陛下似乎還沒有看到此事的兇險啊。”
丙吉搖了搖頭說道:“子儒啊,陛下一路走來,你真的還以為陛下是不諳世事的少年嗎?”
這句話倒是真的把張安世問住了。
要說天子不是少年,可平時言語之中盡是少年的稚氣和純真;要說天子是少年,但是用起操弄人心的手腕來,也頗為老辣。
張安世回想起來,也有一些摸不準。
“子儒,縣官雖然是孝昭皇帝的子嗣,但並不像孝昭皇帝,反而更像孝武皇帝。”
那是當然,從血統上說,孝昭皇帝是縣官的叔叔,而孝武皇帝是縣官的爺爺。
像爺爺多一些,不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嗎?
“子儒可以再想想,如果是孝武皇帝面對如今的局面,他會做什麼抉擇呢?”
張安世猜不出來,那麼自然就沒有資格向天子上書進諫了——天子比他們站得高,自然看得遠。
但是,身為臣子,總覺得進諫上書才是本分,因此總有一些不甘。
許是看出了張安世那一點點的不甘,丙吉只能繼續勸解地說道:“縣官終有一天會成為千古一帝的,在這緊要的關頭,我等不需要上書,只需要聽縣官的差遣就可以了。”
“不對縣官的詔令有絲毫的懷疑,縣官怎麼說,我等就怎麼做,這才是我們臣子的本份。”
“如果縣官要徵詢我等的意見,我等將所見之事如實上奏即可,不必自尋煩惱。”
聽到這裡,張安世似懂非懂,他有一些明白,但是卻又不全明白。
看到這個忠心耿耿,但是卻有一些謹慎和執著的光祿勳,稍長几歲的丙吉打算再勸一勸他,免得他不知情的情況下做出什麼衝撞忤逆天子的事情來。
“縣官孤身來到長安,幾個月就開創下了如今的局面,沒有一窺千里的本領,是絕不可能做到的。”
“那日,縣官將我等叫到溫室殿去寫血書詔的時候,恐怕他就已經猜到了後面的種種可能。”
“所以,我等就不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