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波門小書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85章 大將軍麾下的漢軍動起來了(求訂閱),朕非漢廢帝,凌波門小書童,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上的風波,更是對長安此刻藏在陰暗處的風波略知一二。

朝堂上的實幹家,本就不喜歡專門進諫提意見的賢良文學。

但是大將軍動靜那麼大,自然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此時,不要說是城中有儒生鬧事了,就是遠在天邊的匈奴人突然襲來,也要在長安城這大鐵桶上碰得個頭破血流。

這佈置未免有些小題大做了吧?

霍光當然看清了大家臉上的質疑,他來到眾人面前。

寒著聲音說道:“諸公可認為老夫小題大做了?”

在場的眾人無一人敢應答。

“此事事關重大,大家莫忘了,這樣的事情可不只發生過一次,哪一次不是上萬人的規模。”

霍光不是危言聳聽,在這裡面的大漢帝國,曾經發生過這樣的事情。

一年之前,三輔地區有一個官員觸犯了大漢律令,被廷尉派人捉拿歸案。

然而令人沒有想到的是,在亭卒押解罪官准備離開當地的時候。

縣城周圍竟然在短短一夜的時間裡,就聚集了上萬人,把整個縣城的出路堵得個水洩不通。

最終,廷尉只得親自出面,說實在可能存在冤情。

並且將案件重審推翻,而在審定之後,這個官員確定是被人冤枉的。

最後自然沉冤昭雪了。

這個官員到底是真的被人冤枉的,還是廷尉迫於壓力改了判罰,都說不清楚了,也都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包圍縣城的那一萬人,到底是怎麼來的。

難道真的是民心所向?

霍光不相信,朝堂上的百官不相信,恐怕連那個被救走的罪官都不相信。

更何況,這樣的事情,發生了不止一次。

一次是巧合,兩次也是巧合,次數多了,也就不是巧合了。

朝堂派人查過,並沒有查到太多有用的東西。

而那些聚集起來的百姓,自己也說不清楚為什麼會聚集起來,說法各不相同。

有人說是為了替受冤枉的官員陳情,有人說是廷尉抓錯了人,有人說是拿錢辦事……

總之都說不清楚。

但是,所有的這些都指向了一個群體。

那就是散落在郡國之中的某些喜歡“仗義執言”的儒生。

仗義執言是好的,儒生大部分也是好的。

但是煽動不明真相的百姓,干預大漢律令的推行和實施,進而實現自己立名的想法,那是絕對不允許的。

這樣的事情,更不允許在長安發生。

“此事非同小可,諸公不可掉以輕心,莫忘了,縣官就在這未央宮裡,如果縣官受到了衝撞,我等難辭其咎。”

“大漢律法就是大漢律法,不管事出何因,詆譭孝武皇帝就觸犯了大漢律法,就理應下詔獄。”

“莫說是長信少府,就是廣陵王劉胥和燕剌王劉恢也要受罰。”

“給孝武皇帝上廟號是一件事情,逼迫朝廷朝令夕改又是另一件事情。”

“想要脅迫朝廷,是定不能被原諒的,如果有人膽敢作亂,不可留下任何情面,通通一網打盡。”

霍光異常堅定地說道,維護孝武皇帝,就是維護自己,就是維護大漢朝堂的權威。

此刻,已經不是縣官和儒生之間的爭端了,而是大漢朝堂和儒生之間的爭端。

也是時候,讓儒林這“務虛”的風氣收斂收斂了。

“大將軍,如果真的如你所說,來的人都是儒生啊,恐怕……”張安世不禁對儒生的處境多了一份擔心。

“所以,最好能防範未然,更莫要傷及無辜。”霍光說道。

朝廷不能認輸,天子不能受損,霍光想要殺雞儆猴,孝武皇帝必須上廟號……

在這種種理由之下,霍光都是不可能低頭的。

而在另一邊,想要揚名的那幾個博士官要不要退讓,完全看他們自己的想法了。

都是久居長安的人,見慣了刀光劍影,霍光不會為他們做過多的考慮的。

“諸公去忙吧。”

“唯!”

長安城的戰爭機器,緩緩地開動了起來。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