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無人探測器登陸火星試驗(2)
冷冷一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00章 無人探測器登陸火星試驗(2),回到六十年代為國家添磚加瓦,冷冷一笑,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沒辦法,唐欣現在身兼數職,不止是九九研究院的院長,還是中科院的副院長,國家天文臺也在她的管理範圍之內。 上沽的這座接收站的天線也不是常人理解的拿著豎在屋頂又細又長的金屬接收器。 它是一個輪軌式拋物面反射鏡的樣式,天線直徑有70米,只是看這數字就知道有多大了。 工作頻段為S/X/Ku, 可俯仰90度, 360度旋轉, 面積相當於半個足球場大小。 發射問天一號的同時,京城國航控制中心為問天一號提供遙測、遙控、跟蹤等服務。 在控制中心裡,大領導也透過清晰的影片畫面見證了此次發射試驗。 姜老站在唐欣旁邊,向她詢問關於問天一號的事情。 唐欣知道說太深,大領導也不懂,還不如就說點簡單的,她也不喜歡賣弄學識。 “問天一號總重約5000千克,環繞器重約3175千克、著陸器重約1585千克、火星車祝融號重約240千克。 巡視器完全展開長寬高:3.3米*3.2米*1.85米, 它的飛行過程包括髮射升空、地火轉移、火星捕獲、火星停泊、離軌著陸和科學探測等6個階段。 問天一號在升空後,需要飛行約7個月才能抵達火星,並透過2到3個月的環繞飛行後才能著陸火星表面,開展探測任務。” 姜老大致明白了,他不餓了也沒想深入瞭解問天一號專案,畢竟他不是專業人士,只要做到心裡有數就行。 問天一號傳送成功,也宣告了華國正式開啟探測火星之旅。 姜老也覺得很自豪,那個大領導不希望自己在任的時候,能獲得多多的科研成果,他對唐欣很是期待。 要知道段老還在任的時候,他可是經常看到段老收到底下送來的捷報,這也預示著華國越來越好越來越強大。 大領導行程繁忙,只在測控中心待了幾個小時就離開了。 但是測控中心的工作還要繼續,唐欣自然是一直守在這裡。 問天一號在飛離藍星約120萬公里處回望藍星,就看見一顆深藍色的星球,就像是一顆藍寶石,美的溫柔,美的深不可測。 測控中心的工作人員特意遠端指揮問天一號利用光學導航敏感器對藍星、月球成像,拍了藍月的合影,一藍一灰,就像是兄弟一樣相鄰而伴。 在問天一號飛往火星的過程中,為了減小飛行偏差,中途需要經歷數次修正和深空機動,才能順利抵達火星附近,並被火星捕獲。 每個階段,唐欣都會收到測控中心送來的跟蹤彙報。 4月2日,問天一號完成第一次軌道中途修正。 做監控工作的研究員瞭解跟現場最高領導彙報,“報告,3000N軌控發動機首次太空點火工作任務完美成功。” 此次修正也驗證了發動機在軌的實際效能。 現場領導收到報告,便看向螢幕,過了一會兒才回道,“繼續監測。” 4月20日,問天一號4臺125N發動機同時點火工作20秒,順利完成第二次軌道中途修正,唐欣再次收到工作彙報。 此次修正任務驗證了這四臺發動機在軌的實際效能。 5月9日,工作人員向唐欣彙報,“報告,問天一號主發動機順利完成深空機動,探測器的飛行軌道變為能夠準確被火星捕獲的與火星精確相交的軌道。” “很好,繼續監測。” 監測的事情不需要唐欣天天待在測控中心,她現在已經回到研究院準備問天二號的研製。 倒不是她不想一步到位,直接研製最終的火星探測器,她只是想多發射幾次火星探測器,積攢積攢探測火星的經驗。 相隔多天,又完成了一次軌道中途修正,並驗證了25N發動機在軌的實際效能。 在完成藍火轉移段第四次軌道修正時,國家航天局還公佈了一張天問一號在距離火星約220萬公里處獲取的首幅火星影象。 此時,探測器將自主在停泊軌道上執行約3個月,環繞器上的7臺儀器也全部開機,對火星開展全球遙感探測,為著陸做準備。 只見問天一號飛行到離火星1.1萬千米的高空,利用中解析度相機拍攝了火星南、北半球側身影像。 任務完成後,著陸巡視器與環繞器進行自主分離。 著陸巡視器飛進火星的大氣層,成功軟著陸於火星烏托邦平原南部預選著陸區。 而環繞器則是進行升軌,返回停泊軌道,為著陸巡視器提供中繼通訊。 建立穩定的中繼通訊練路,給藍星傳回火星車上拍攝的影象資料。 一號巡視器駛離著陸平臺,到達火星表面,開始巡視探測。 隨著時間的拉長,探測火星計劃也有了新的進展,並探測出多項科學成果。 在火星日凌期間,問天一號環繞器透過兩個探測器定期向藍星發射無線電訊號。 多國科學家利用國內外十多個射電望遠鏡,對兩個探測器的訊號受太陽影響情況進行了觀測,共獲取約5TB資料。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