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宇航員進入月球駐地
冷冷一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34章 宇航員進入月球駐地,回到六十年代為國家添磚加瓦,冷冷一笑,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唐梅的身影出現在電視臺的新聞頻道里,“電視機前觀眾朋友們,我們現在看到的是車上運輸的火鳳五號運載火箭, 火鳳五號運載火箭繼承了前期火鳳火箭的技術,採用液氫、液氧和煤油推進劑, 火箭主體直徑:6.5米。 火箭整流罩直徑:7.2米。 全長約72米, 起飛重量約2187噸, 起飛推力約2678噸, 藍月轉移軌道運載能力可達27噸。” 唐梅記者話音剛落,新聞畫面就從唐梅身上轉到大車運輸火箭的畫面。 附近還有許多遊客在遠處觀看火箭發射,這兩年發射任務也不再是多麼機密,國家已經酌情開放一些場地讓遊客可以近距離觀看發射火箭。 但不會讓遊客進入發射基地內部參觀,這也是為了避免恐怖分子有可乘之機。 新聞畫面轉到火箭這邊,同時響起唐梅的聲音,“我們的火鳳五號運載火箭用來貯存燃料的火箭貯箱結構採用不鏽鋼材料製造, 火箭設定4個柵格舵作為氣動操縱面, 用於一子級氣動減速段的姿態調整與落點控制, 大家可以看到火箭的尾部安裝了著陸腿,這是用於實現一子級垂直著陸與回收。 我們的火鳳五號火箭採用液氧甲烷為燃料,具有更低的成本,同時也更容易實現重複使用。 子級可重複使用次數可達40次,不僅降低了發射成本,也提高發射效率。 可以說是我國科技的又一大突破。” 火箭已經運到發射臺就位,隨著唐梅的解說,也有越來越多的觀眾開始觀看新聞直播。 觀眾聽著唐梅的講述,對火鳳五號運載火箭也有了直觀的瞭解。 唐梅的介紹還在繼續,“火鳳五號採用了我國科學家自主研發的鵲天系列液氧甲烷發動機, 具有更高的推力和更低的成本,同時也可以提高火箭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也具備更高的運載能力,可以滿足更多的發射需求。 發射成本更低,可以提高商業發射的競爭力,相信以後會有更多國家與我國合作。” 多虧了這幾年的發射任務,火箭研究院的科學家積累了更多的火鳳運載火箭經驗,研發出來更先進的技術,才使得火鳳運載火箭效能提升了這麼多。 然後幾個專家在新聞演播室分析了一下各國的火箭效能,很自豪的誇讚起華國研製的火鳳五號運載火箭。 過了一會兒,就聽到唐梅非常高興的告訴電視機前的觀眾,“大家仔細看就會發現除了運載火箭外,火箭上半部分還組裝了一艘新一代載人飛船, 說起新一代載人飛船, 我也要告訴大家一個好訊息, 透過我國科學家的鑽研, 新一代載人飛船的效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現在一次可搭載八人,主要任務是從飛蛛一號接收宇航員返回藍星。” 新聞畫面再次拉近,觀眾也可以從電視機裡清晰看到新一代載人飛船的外觀。 演播室裡的陳老專家也開始介紹,“新一代載人飛船在神舟飛船技術基礎上,採用模組化設計, 由逃逸塔、返回艙和服務艙組成, 適應近地、深空等任務需求, 主要用於將航天員送往環月軌道並返回藍星。 飛船的入軌質量大約24噸, 可搭乘八名航天員。 與神舟飛船艙結構不同,新飛船是三居室, 兩個是返回艙,是整船的指令中心,也是航天員生活起居的地方, 中間是服務艙,是整船能源與動力中心。 三艙結構使飛船更靈活,可重複利用的部分也更高,建造飛船的材質也進行了升級,不僅輕薄,還堅韌耐腐蝕。 在新一代載人飛船基礎上,唐欣還在統籌研製近藍飛船。 近藍飛船乘組為8到12人,為後續開展太空旅遊預留了空間。” 一旁的廖專家笑著道,“陳老介紹了飛船,我來大家說說月面著陸器, 月面著陸器重約25噸, 由登月艙和推進艙組成, 可將四名航天員送達月面, 主要負責把航天員從太空中轉站運送到月面並返回太空中轉站。 同時,月面著陸器也具有自主控制飛行能力。” 一旁坐在中間的主持人開口道,“廖專家說的不錯,在月面著陸器到達月面後,航天員將乘坐載人月球車,在月面開展工作載人月球車重約400公斤,可搭乘4名航天員。 航天員將乘月球車在40公里範圍內開展月球取樣及相應的月面實驗,因此今天會在三個時間段進行三次發射任務,現在把鏡頭交給發射現場。” 主持人話音剛落,新聞畫面就出現了WC發射基地的畫面。 此時的火箭經過多次檢查,已經準備點火發射。 在大家的注目禮下,火鳳五號運載火箭點火成功,“咻……”的一下離開地面生入空中,那敏捷的速度有如雄鷹一樣一飛沖天。 新聞還沒再次換到演播室,主持人收到導播的指示開始問專家問題,“據我所知,這次發射任務需要突破的關鍵技術包括火箭、飛船、發射、降落、通訊、遙感、能源、生命保障等多個方面。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