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41章 身後之事,季漢大司馬,周府,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事之後,劉備驟然變老許多。
感知自己生命在逐漸流逝,劉備短期內已不再想北伐之事,而是欲將重心轉到國內治理上,為劉禪的上位鋪墊好道路。
劉封如他所說,欲留給劉禪當輔臣,充當曹魏中曹真的角色,畢竟劉備可深知無宗室可用之苦。
“陛下!”
諸葛亮猶豫少許,拱手說道:“恕亮斗膽犯上,為陛下細言少將軍之事。”
“以君與朕之情,但說無妨!”
“少將軍常自以為陛下之子,待將臣多有不遜。今兵敗上洛事小,剛猛桀驁事大。陛下欲令少將軍輔政,以全兄弟之親。然陛下在世,少將軍尚不遵詔令。易世之後,太子何以制之?”
,!
諸葛亮點出了劉備想法的缺陷,劉備想把劉封當曹真用,但劉封對自己的定位不清晰,註定無法成為曹真。
劉封依仗自己是劉備的兒子,欺凌軍中諸將。今劉備在世尚能管劉封,但劉備去世之後,劉封豈能乖乖聽劉禪的號令。若在野心家的搗鼓下,劉封說不準會發動兵變。
聽著諸葛亮這般分析,劉備沉默下來。
半響之後,劉備苦澀說道:“孔明,封兒是為朕子,虎毒亦無食子之念,何況朕乎?”
“易世之後,太子繼位,劉封剛猛桀驁,怕是無人能制!”諸葛亮擔憂說道。
“寄奴不能制封兒,君與仲邈不能制?”劉備反問道。
剛說完,劉備就意識到自己的問題,臣子懲治宗親怕不是容易遭致外界非議。諸葛亮尚好,但霍峻的身份極為尷尬。
且不管是誰解決劉封,作為君主的劉禪都會背上弒兄的名聲,這將不利於劉禪治理南漢。今下諸葛亮為了避免劉封影響到劉禪,他必須建議劉備解決劉封這個潛在威脅。
諸葛亮持扇拱手,說道:“陛下不為太子而思,亦要為漢室大業而計。少將軍性情剛烈,留之恐生後患,望陛下明斷。”
“為漢業大事計嗎?”
劉備唸叨了下,心中依舊是不忍,神情猶豫不決。
見劉備這般,諸葛亮不好再多勸什麼,臣子勸君主殺兒子,這樣的事怕是天下少有。
實際上,若非為漢室考慮,以及為劉禪而憂思,諸葛亮真不想幹這樣的事。或者說劉封低調行事,效仿曹真那樣,學會避嫌,性情好些,諸葛亮也不會勸劉備這麼幹。
當然如果劉備正值壯年,而非壯士暮年之齡,諸葛亮也不會建議劉備動手解決劉封。
劉備長嘆一聲,說道:“半月之後,朕欲攜皇后東巡江淮。太子留都監國,大小之事皆由孔明自決!”
“諾!”
諸葛亮瞬間明白劉備之意,為了不讓自己傷感難過,劉備準備躲到江淮,京師之事讓諸葛亮自己看著辦,其中就包括劉封的處置。
當然劉備也給自己留了半個月的緩衝時間,讓他仔細深思劉封是否該亡。
交代完,劉備就要從榻上起身。
“陛下,臣有一事不得不報!”諸葛亮喊住劉備,說道。
“何事?”
諸葛亮起身拱手,說道:“自糜都督治南中以來,糜氏家資驟富,門僕萬餘人,財貨億計。今糜南中回京述職,出入車駕僕人千餘人,前呼而後擁,聲勢浩大。”
“然不僅於此,除糜南中外,諸卿元從各有僕從、賓客數百上千計,隱匿人口,以從軍征戰為由,拒不從役,不繳賦稅,惡事頻發。京兆尹以厲法治之,亦是難治。”
“且亮聽聞,如陸巴梁常征討巴夷,募有五千戶,以為賓客部曲,為其效力陣前,賦稅自取不納。以上之事,亮以為有傷國體,陛下宜當深思。”
從劉備割據丹陽起算,到南漢正式建國,僅十幾年的時間。劉備為了迅速穩定地方,以及擴充兵力與北魏對峙,允許將領保留私兵。故而南漢大軍的組成由中軍+地方州郡兵+將領部曲兵馬。
保留私兵尚能接受,其重要在於諸將隱匿人口,以部曲服兵役為由,實際上拒絕繳納賦稅,以及服徭役。長期北伐下來,百姓為了躲避頻繁的徭役,以及沉重的賦稅,逐漸成為諸將大族下的部曲、門客。
拿糜氏來說,其僕人有萬餘人,這些僕人大部分從南中來,這些僕人沒有戶籍,是為南漢國中的黑戶,他們可以不用繳納賦稅,以及服兵役。
或是將領透過私兵服兵役的操作,虛報兵馬數目,讓那些不服兵役的部曲則上繳田租賦稅給自己。
戶調稅收能保證南漢收上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