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35章新都長安,季漢大司馬,周府,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建興六年,二月。

劉禪下詔興四路大軍北伐,外稱六十萬。另詔相國霍峻西行,負責營建長安,整頓關隴邊防。

霍峻在孟津送別大軍,為了體驗雒陽入長安的水道險灘,乘舟舸西入關中,考察三門峽危險河段。

為何考察關洛間水道,核心在於瞭解關中的漕運問題。長安與關東的聯絡通道,分別為水路二道,水路為黃河,陸路為崤函道。

按道理而言,走黃河水路漕運更為方便。然因三門峽河段的險峻問題,對漕船的正常航運帶來了很大的風險。從關東運往長安的漕船在經過三門峽時,不熟悉水道者常會覆沒。

今定都長安,霍峻不可能不親自了解下傳說中奇險的三門峽。

三門峽河道上,數十艘大船逆流向上。

霍峻駐步船頭,觀察山水形勢,卻可見兩岸懸崖峭壁,怪石嶙峋,河中竦石桀出,水流湍急,其之險峻堪比長江三峽。

“鬼門峽之名,名不虛傳!”

見河道如此險峻,楚人出身的霍峻並未慌張,反而讚歎其形勢,說道:“與大江三峽相比,險峻毫不遜色。”

同行京畿官吏,神情苦笑連連。

他們因三門峽水道險峻為由,希望能讓霍峻走崤函道入關中,然卻被霍峻以識水情為由,拒絕從陸道入關。

眾人本以為霍峻見到三門峽會頭疼,不料從小見慣了大江急流的霍峻,絲毫不畏懼三門峽險灘,反而是興致盎然點評其形勢。

“相國身遊大河江湖,膽氣駭人,非我北人可比!”

魯芝拱手說道:“然北人多不習舟舸,漕運走行三門峽,舟舸多有沉沒,人員錢財多有損失。如能解三門峽險灘之難,則黃河漕運無憂矣!”

霍峻手撐龍鱗劍上,問道:“可有知兩漢漕運之事者?”

“有!”

京兆尹顏斐拱手說道:“稟相國,前漢為通三門峽,遣人開三門峽棧道,令縴夫拖拽漕船逆行,歲歲整修,故能得關東漕糧。彼時運關東谷入長安者,因河流湍悍,一石米能有八斗入關,則為善事。”

“徐、淮錢糧漕運,因路途遙遠,損耗頗多,不比冀、兗,故而次之。揚州糧輜入關,其故如上,更次之。”

不論是黃河三門峽,亦或是長江三峽,在漕運逆行時,大多會用縴夫拉船,在縴夫的幫助下,將漕船渡過水急險灘。

漢唐以關中為都時,在治理三門峽河道時,無不是採用開鑿棧道,常派人維護險灘。

霍峻沉吟少許,笑道:“諸君為北人,不識南北水勢,江船不得入淮,淮船難入汴,汴船不得入河。故之所以沉沒,非因水勢險峻,而因外人不識水情,唯鄉人深知利弊。”

“欲解關東漕運入關,可行分段漕運,為江、汴、河,水情不同,不宜以一船行千里,當因各水情造船,置漕官,教水卒,以為漕運。”

頓了頓,霍峻整理了下思路,繼續說道:“以孤之見,江船至江都,淮船至彭城,汴船達河陰,河船至渭口。若渭與、河水情不同,當造渭船達長安。其間各所置倉庫,互相轉運。”

天下江、淮、漢、濟、河,霍峻皆有走過,可以說是對不同地方水情非常瞭解。

或許在外人眼裡,天下都是河水,沒有什麼不同。但作為率兵北伐的霍峻,可以非常負責地說,天下河水各不相同,江船可以入黃河,但是其中條件苛刻,必須河水大漲才能通行。

如想解決漕運帶來的問題,必須採用專業化管理,即因地制宜,建造相應的船隻,專門訓練漕吏用於漕運。

並在各河的交匯點上,設立由中央垂直管轄的倉庫,一段一段向下轉運,用專業船隻,專業官吏,負責漕運問題,以解決錢糧入關中的漕運問題。

至於三門峽河段,依舊可以使用西漢的政策,用縴夫拖船過險灘,然僅將舟舸、水卒專業化,專門用於航行三門峽河段,這將極大減少船隻沉沒風險,減少漕糧的損耗。

聽著霍峻講述新漕法,曹魏舊官瞬間明白其中的利害之處,培訓專門漕吏運糧,將會因長期工作的專業性,從而保證漕運的通暢,盡最大限度減少損失。

更別說專門設計貼合河道水情的船隻了,論造船技術之發達,船匠之專業性,南漢居當今世界之首,設計符合河道的漕船不成問題。

魯芝、顏斐、長孫楊等魏人舊官,互相對視幾眼,臉上不得不露出敬服神情。

魏亡的不冤啊!

困擾關中與關東、江淮的漕運問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有一百種方式弄死書記

筆下槐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