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35章新都長安,季漢大司馬,周府,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霍相國手裡竟這般輕易解決,難怪陛下在詔書裡言,盛讚霍相國文武並濟世無雙。

今仗不僅打得猛,治政水平也是一流水平!

實際上,霍峻所提出分段轉運的漕運法,不得不說是漕運史上的創新點。

因為在唐中期之間,漢唐因關東水情不同,一直未採用專船專運,導致漕運損耗不小,以至於唐皇室經常要到洛陽就食。

直到裴耀卿、劉晏二人上任,經二人推廣新漕法,採用專船、專運,無鬥米因水事而沉覆。加上其他的政策配合,關中糧草得以大規模囤積,這讓唐皇室不再需要前往洛陽就食。

北宋延續舊策,在與西夏連續上百年的戰爭中,關中從未出現缺糧問題。

今霍峻所欲推行的分段漕運,足以讓南漢未來很長時間內,不會因關中凋敝,京師缺糧,又不得不返回洛陽就食的尷尬性問題。

司馬芝拱手而拜,問道:“新漕法雖好,但欲造專船,還需從吳楚抽調船匠北上造船。”

“善!”

霍峻思考片刻,說道:“彭城、江都、河陰需要大倉,各水需有舟舸。令揚州船匠造千艘河船,汴、淮、江三水,因需造水船,以便漕運。”

說著,霍峻看向尚書僕射蔣琬,問道:“孤欲為國置轉運使,負責四水漕運轉運,不知公琰可有舉薦人選?”

蔣琬斟酌幾許,說道:“稟明公,琬以為侍中費禕才智過人,可令其負責督辦漕運。”

“善!”

“今表費禕為兩河轉運使,儘快推行漕運新法。陛下平河北,最早今歲入關中,最晚明歲入長安,令費禕不得有誤。”霍峻說道。

“諾!”

費禕在歷史上本因被諸葛亮欣賞,繼承馬謖地位,快速升官。但今別說馬謖了,費禕在人才濟濟的大漢中,實在排不上名號。幸蔣琬依舊賞識費禕,今特舉薦費禕為轉運使。

關中與關東、江淮的漕運問題,因新漕運法的施行而得到解決。當下入了關中,便是關鍵的關中現狀問題。

關中今之現狀,需要面對小冰河時期給關中帶來的氣候影響問題。

眾所周知,三國時期屬於小冰河時期。但幸運的是,南漢未來不是處於下行的小冰河時期,而是屬於上升階段。

小冰河時期,王朝因面臨大規模的自然災害問題,加上國內內部矛盾激化,最終導致亡國。

但在霍峻看來,之所以許多王朝在小冰河時期亡國,並非小冰河直接導致王朝亡國,而是小冰河作為催化劑,加速了王朝內部矛盾,最終導致其滅亡。

簡單而言,小冰河時期最大的影響就是土地產出減少,許多種水稻的田只能改種小麥,種小麥的地方改為種粟。

土地產出減少,國內政治動盪不安,官吏腐敗橫行,而百姓人口數目卻在增加。糧消人多之下,因飢餓爆發大規模起義,則是不足為奇了。

如果是新興王朝,遇見小冰河時期,或許情況則就不同了。

因為新興王朝人口稀少,土地拋荒嚴重,遠遠達不到上限。以滿清為例子,開國雖遇見小冰河,但因開局人口少,加上氣候恢復,以及作物改良問題,維持了三百年上下。

今關中坐落於北方,小冰河直接影響其農業產出,當今下自然做不到漢唐巔峰時期的人口上限,擁有數百萬人口。

但別忘記了,南漢所管轄的關隴,經歷了三次羌亂,兩次軍閥混戰,關隴戶籍上的人口僅四十餘萬人,距五百萬的農業人口上限,差了快有十倍。

更別說日後如果恢復河套、陝北諸郡,關西疆域面積進一步增加,所承受的人口上限,將會進一步增加。且隨著氣候的趨近溫暖,人口承受將會上升。

小冰河對南漢的影響,對當下而言或許不利,但隨著時間推移,氣候的逐漸恢復,反而有利大漢。未來關西人口承受不住,漕運無法解決糧食供應問題,則就是後任者之事。

小冰河時期所帶來的氣候不穩定,需要大漢建設更多的水利設施,大規模推行小麥種植,以確保小冰河的氣候對關中農業降到最少。

畢竟漢末時期的關中水土尚在,陝北、河套被遊牧盤踞,在某種程度上有利於恢復生態。日後大漢也可以推行種樹政策,儘可能維護關中生態。

故此番霍峻西入關中,更多是要恢復關中水利設施,建設關隴邊郡的防禦體系,以及思考是否重建長安城,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有一百種方式弄死書記

筆下槐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