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24章棄走河北,季漢大司馬,周府,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未有!”

吳質說道:“雍丘王以諸侯不得離封國為由,拒離雍丘。”

曹叡頓時氣悶,說道:“下令改封為邯鄲王,讓其隨朕渡河。”

“陛下!”

吳質猶豫少許,終於實話實說道:“陛下,雍丘王之所以不願離國,非因封國之故,而是以為與其北逃河北殘喘,不如歸降大漢,以免受奔波之苦。”

為了讓曹叡相信自己的說法,吳質將巾帛交於曹叡。

曹叡攤開巾帛,卻見曹植在上面表示,漢興魏衰已是不可阻擋,縱逃至河北,多半還會被南漢擒獲,今不如早點歸降。且曹植在信中強調,君主應當守國門、首都,今國家有失,他做不到棄國家而逃走。

見曹植在信中似有暗中諷刺自己之意,曹叡又怒又是悲涼。

確如曹植所言,君主為國家之首,豈能捨棄首都而逃?

今他為了苟延殘喘,為了那微弱的希望,放棄洛陽城,遷都鄴城。

今一旦遷都鄴城,不知他是否再能回來。若是再次回來,不知是何身份!

將巾帛扔到火堆裡,曹叡頓感惆悵,說道:“朕為天子,自有守備國都之職責,故本應與將士死守都城。但因形勢之故,為國之大計,朕不得不離開洛陽。離開武皇帝所建之都,不得不先帝陵墓之所在。”

“昔王郎居邯鄲僣號,時世祖在信都,畏王郎之勢,欲棄走關中。然邳肜以邯鄲百姓之所為而諫,世祖遂改舊志,奮發圖強,兵破王郎,旋下河北,奠定基業。”

曹叡語氣激動了些,說道:“然朕終不如世祖,今唯有棄走河北,重興魏家之基業。然無論如何,若洛陽陷落,魏家之業不復存!”

說著,曹叡眼眶通紅,說道:“莫非諸卿以為朕恐被賊所擒,或是貪生怕死嗎?”

“朕是恐今朝一去,重歸洛陽城,將為階下囚,而朕將無顏面見二帝,魂難歸九淵。”

曹叡這麼久所擠壓的情緒,在今下的刺激下,一併爆發出來。

他所接受的魏國根本就是曹丕所留下的爛攤子,北有鮮卑連連作亂,南面大漢歲歲北伐。而他手中無精兵大將,府庫無餘糧,人心不一。

他除了能委任曹丕託孤的大臣,他還能幹什麼?

他所信任的孫權、劉曄背叛了他,他還是隻能打碎牙齒往肚子裡吞!

他一心想振興曹魏,但曹魏在他手上卻無法挽回地走向衰弱,直至將近亡國。

見曹叡情緒突然激動起來,甚至有些言語混亂。滿寵、司馬懿、吳質等人陷入沉默當中,不知如何作答。

曹叡或許明白自己失態,轉身擦了擦眼角,挺直腰板,從另一側的城梯下去。

身影是如此的寂寥,如此的無助!

司馬懿與滿寵互相對視,二人明白眼下的帝國就像曹叡的情緒那般脆弱,一旦有任何驚變,曹魏都將承受不住!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有一百種方式弄死書記

筆下槐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