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19章 魏徽帝魏煬帝魏明帝,季漢大司馬,周府,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之兵僅止壽春,其不日將率兵南歸。”
“陛下以防萬一,是否讓河朔之兵再次南下?”董昭提議道。
“不必!”
曹叡胸有成竹,說道:“汝南有滿豫州坐鎮,譙郡有大司馬統御,今冬季將至,豈會深陷圍城戰中。淮北之冬,與淮南不同,雪深數丈,天地嚴寒。如賊久留不走,而益兵破之,豈不如我軍之意!”
比曹丕而言,曹叡的軍事天賦有曹操幾分遺傳。當然曹叡敢如此果斷認為霍峻不會繼續向北進攻,也是與劉曄有過溝通。
夏季之淮水,與冬季之淮水,有天壤之別。到了冬季,南方想利用河流向北伐持續作戰,若沒提前準備,則是太過困難了。
見曹叡這麼有信心,朝堂眾人唯有暫信曹叡的決定。畢竟若曹叡判斷有失,有滿寵、曹洪在,尚能阻擋一時。
陳群手持笏板,說道:“陛下,今江淮無寸土,揚州郡縣盡被水賊所得。水賊在淮泗之疆域,東起下邳,西至弋陽。彭城、琅琊、譙郡為東之屏障,汝南、陳郡為西之門戶,當下以臣之見,當重劃州郡。”
“請陳令君細言!”
“啟稟陛下,自下邳被奪,彭城、琅琊、東海三郡東西而望,不利固守徐州之險要。臣以為不如徐州以彭城為治,劃譙、沛二郡入徐州,而後將琅琊併入青州。青州刺史從臨淄改屯琅琊,以鎖下下邳北上之道。”陳群說道。
自下邳被漢所得,徐州治所便挪到開陽,由兗州刺史屯彭城。但兗州與彭城之間,存在沛國作為隔離。長久下來,不利兗州刺史治理本州。
當下陳群欲將徐州刺史屯彭城,讓青州刺史屯開陽,封鎖泗、沂二水,阻止下邳北上的通道。
曹叡思索片刻,說道:“陳令君之言,為穩重之語。今徐州州郡劃分之事,且由陳令君負責。”
“諾!”
“陛下,先帝之諡號尚未商定,今有恭閔徽安,可由陛下議定。”孫權出列說道。
“皆為何意?”曹叡問道。
“恭者,尊賢貴義,既過能改”
“閔者,慈仁不壽,明作有功”
“徽者,元德充美,善文友賓”
“安者,好和不爭,恭德不勞”
“以上之四者,望請陛下裁議!”孫權說道。
恭、閔、徽、安,除了以上之意外,各有各的內涵。如恭者,即論語曰,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閔者,有憐憫之意,非什麼好諡號;徽者,更多說個人品德了;安者,在諸多諡號中為平諡。
曹叡眨了眨眼,故意問道:“安無煬乎?”
此言一出,孫權與眾臣不由愣住。
煬可非什麼好諡號,純粹的惡諡。天下哪有兒子給老子上惡諡,這不自己打自己臉嗎?
幸曹叡似乎想起什麼,恍然大悟道:“朕記錯了,非是煬,而是為明。”
此番言語,讓曹魏眾臣看不懂了。明諡號與煬有天壤之別,給曹丕上明這不是開玩笑嗎?
“陛下,明者,季漢孝明皇帝之所諡。”孫權提醒說道。
曹叡思索片刻,正兒八經說道:“以先帝之業績,可選徽為諡,稱魏徽帝。”
“諾!”
別看曹叡多恨老子敗壞家產,但始終不好用惡諡。用平諡與曹丕,算是為曹魏保留點顏面!
漢紀高宗孝光皇帝紀:“帝令著作郎司馬昭撰修河陽國志,帝觀昭所修國志,見偽魏主傳多有詭譎,帝大怒,暫廢修志,歷數年,令陳壽重修之。”
河陽國志魏中主志:“昔丕薨時,其臣冠以徽諡,舊修者昭,私冠以明諡。論曰,丕性擅專,好內怠政,寵倖父妃,近重奸邪,殺賢遠能,勞師亂軍,幾壞國事。故逆魏之亡,不亡於叡,而亡於丕。而昭私以明諡之,然察其事蹟,不謂煬而謂明乎?
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