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22章 力挽狂瀾,季漢大司馬,周府,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注軍事。加上飲鴆止渴的募兵措施,曹魏在地方上也有了一支勉強能用的部隊。
形勢良好之下,曹叡需要考慮如何為曹魏搭建起一條靠譜的防線,將南漢阻於淮北。
聞言,劉曄沉吟少許,說道:“稟陛下,古來用兵,首在運糧。運糧之途,首用舟舸,次用驢馬。南土少驢馬,賊向北而用兵,唯選水道而北進。”
“四水之中,能與黃河連通者,東為荷水,西為鴻溝蒗蕩渠。荷水者,昔吳王夫差為與齊王爭霸所通之水,舟舸浮於淮、泗,可達於大河。而欲通走荷水者,唯破彭城,軍次湖陸,入荷水,再入大河。”
“鴻溝者,蒗蕩渠也。昔武皇帝引洛水入蒗蕩渠,以通渦、潁二水,而後入淮水。先帝徵淮南,走從蒗蕩渠入渦、潁,而後舟入淮水。渦水之要,在城父與譙;潁水之重,在於陳縣;汝水之重,首在懸瓠上蔡。”
在元之前雖無京杭大運河,但是不代表沒河道可以從淮水進入黃河。除了鴻溝外,在山東地區還有一條不為人知的河道,即荷、濟之水。荷水為濟水下游之水,其水從大野澤而出。
劉裕一伐南燕,收復青徐之地。二伐關中時,劉裕從壽春出兵,而後用舟舸入泗水,再透過荷水,進入黃河。從黃河逆進,進入了關中地區作戰。
至於鴻溝,因東漢黃河氾濫之故,鴻溝水系逐漸被泥沙所淤積。而後曹操在平定北方之後,為了向南方用兵,派人疏通了鴻溝,引洛水聯通渦、潁二水。
如劉裕二伐時,便讓檀道濟、王鎮惡出壽春,從潁水進攻許、洛。當然亦有江漢地區兵馬,從宛城呼應檀道濟、王鎮惡二人。
“賊自詡季漢之後,常有力復中原,兵向許洛之心。故如欲向司隸用兵,賊將兵分二路,一路出襄樊,以淯水為道,叩宛城;一路出壽春,兵入汝水,破汝南。二軍匯至潁川,而後兵指洛陽。”
劉曄在曹叡的示意下,走到中原河道輿圖旁,指點江山說道:“或賊效夫差伐齊,從邗溝向北用兵,出下邳,克齊地,而後兵至大河;賊江漢之兵出宛城,以為兵馬呼應。”
“淮北之水道,水流緩且慢。如欲用兵,唯四至七月之間。故以曄之見,為防水賊用兵,當重兵屯上蔡,固守汝水。兵將守潁水之陳縣,渦水之譙、城父,遏守水道,以阻賊向北之用兵。”
孫權略有疑惑,說道:“且慢,為何將重兵屯上蔡。潁、渦二水可至許洛。如賊從潁水,破譙縣,豈不兵至許、洛乎?”
曹叡笑了笑,開口說道:“汝水為淮水之上,賊若從潁水向陳縣用兵。汝水之兵可順流而下,截斷潁口,水賊無糧。兩軍夾擊,當可撫覆沒其軍。”
“故如此屯兵,賊欲向許、洛用兵,唯有先取上蔡,而後方可兵入潁川。而欲取汝南,則非易事!”
南朝北伐中原,基本是離不開水道河流,故而進軍路線明確。用兵路線明確,那麼對北朝來說甚是容易防守。如在河流的重要河段派兵駐守,則能阻止南朝兵馬向北挺進。
至於為何在汝南派遣重兵坐鎮,則是利用汝水為諸淮水之上的優勢。漢軍向潁水挺進,汝水兵馬順流之下,可以截斷漢軍糧道。其形勢與當初曹操斷泗口,包圍霍峻的兵馬操作類似。
“陛下英明!”
劉曄舔了一句,進而解釋說道:“上蔡,另名懸瓠城。懸瓠者,形若垂瓠,如以懸瓠為命之。其城引汝水環繞,為古之險峻之所,其堅不下壽春。屯重兵於懸瓠,可遏賊向許洛用兵之道。”
“嗯!”
曹叡略有所得,說道:“如此觀之,豫州之兵當屯上蔡,而後別遣大將屯陳、譙二城,以阻水賊向許、洛用兵。”
說著,曹叡用手指了指輿圖上的泗水,說道:“泗水之重在彭城,當讓徐州刺史鎮之。青州刺史屯琅琊,斷水賊入齊地之通道。兗州刺史率兵為後,隨時支援青、徐二州兵馬。”
劉曄沉吟少許,補充說道:“陛下,汴水亦可入大河,當讓人注意石門。”
“不!”
曹叡搖了搖頭,說道:“汴水為泗水之支流,其石門險峻,為通河之要地。水賊若敢從汴水用兵,我軍可派騎卒繞後,截抄石門,斷其歸路。”
頓了頓,曹叡看向眾人,說道:“開一門,以為誘敵之用。不知諸卿以為如何?”
“陛下嫻知兵略,群以為善!”陳群讚揚道。
“陛下英明!”孫權、衛臻等人應和。
曹叡微微頷首,說道:“諸卿若無異議,讓河南兵馬依照如此布兵。”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