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22章 力挽狂瀾,季漢大司馬,周府,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冬十月,冬風蕭瑟,洛陽內外肅殺一片。

行宮內,登基數月的曹叡,正與劉曄、衛臻、孫權、陳群等大臣,商定來年的備戰措施。

“陛下,自準公卿、列將,及豫、兗、徐、青四州籍貫之吏民有明戰陣之略者謁軍起。三月之內,郡縣得兵者絡繹不絕,四州三十餘郡,共得兵四萬餘人,諸部名冊已送至各州郡。今州郡長官特向朝堂上疏,請授官職與從軍豪傑,以正君臣從屬之名分。”陳群說道。

曹叡姿態謙遜,問道:“陳司空有何高見?”

陳群思慮少許,拱手說道:“陛下,自募從軍者,不如依區域而分,近江淮者,另設城督,聽由郡守軍令;如遠江淮者,可授別部司馬,由州郡統之。”

軍中有軍司馬職,秩比千石。但別部司馬者,軍司馬別營領屬,其兵多少各隨時宜,非有正式編制,屬於為安撫有功人員而採取的一種權宜之計,與後世的獨立團有類似相近之處。

“善!”

曹叡點了點頭,說道:“可如司空之所言,授城督、司馬之職與義士豪傑,分由州郡長官統領。當下冊封委任之事,可由尚書檯負責。”

“諾!”尚書令孫權應道。

曹丕去世之前,因形勢敗壞之故,司馬懿建議河南自募兵馬。但曹丕顧慮名聲,及憂慮會動搖曹魏在中原的統治,不敢放開口子。

曹叡上位之後,面對曹魏國內稀爛的攤子,即便明知司馬懿的建議是飲鴆止渴,但為了讓曹魏活下來,曹叡也不得不採納司馬懿的舊時之建議,除了讓河南四州自行招兵外,還讓魏公卿大族、將領子弟率族人、部曲投效軍旅。

此政令下達之後,大量公卿、將領子孫,及州郡中的豪強、遊俠為了謀求政治地位,起兵從者眾多,各帶甲冑、兵器、弓馬前往州郡從軍。

潁川士人自投效曹氏起,前中期受重用者,多是荀、鍾二人。而後隨著曹丕繼位,陳群逐漸成為潁川士人的代表人物,與司馬懿、孫權三人掌握了曹魏的政治。

在司馬懿出鎮荊宛之後,陳群、孫權分掌洛陽內外之事。但因陳群根基深厚之故,尚書檯多以其為主,孫權為尚書僕射。

初上臺的曹叡,彼時欲借孫權之力,插手尚書檯之事。結果被陳矯以此自臣職分為由,將其阻攔在尚書檯之外。

陳矯這句話若以明清君臣價值觀來看,似乎大逆不道。但實際上以東漢時期的君臣價值觀來說,陳矯此番言語並無大的問題。

兩漢時期,皇帝統治天下,不是獨夫專治,而是與臣子有明顯的職權劃分。皇帝將某件事交予臣下之後,除了臣子幹得不好,否則皇帝不太會越級插手。甚至支配職能部門上,皇帝亦不會去插手。

用諸葛亮教授劉禪的話來說,君臣之政,猶如天地之象,天地之象明,則君臣之道具矣。君以施下為仁,臣以事上以義。君以禮待臣,臣以忠事君。君謀其政,臣謀其事。

換一種理解,皇帝可以看成職位,天子可視為一種爵位。皇帝具有自己的職權範圍,而臣子亦有職權範圍,二者相輔相成,共御天下。

在這種君臣權利分配明確的思想影響下,劉禪實際上可以接受諸葛亮、霍峻的專政。因為在劉禪的價值觀下,霍峻的權利屬於是他與劉備額外賦予的權利,而非霍峻的強取豪奪。

君臣關係之間的扭曲,從兩漢到明清變化非常之大。其中一個重要的轉折點,與司馬懿所主導的高平陵之變關係莫大。

高平陵之變,司馬懿之所以能成功,不僅是曹爽侵犯了老臣們的政治利益,而是司馬懿利用了君臣之間存在的潛規則,統一了反曹爽戰線。

在司馬氏掌握大權之後,不斷打破之前存在的潛規則,最終歷經三代之久,由司馬炎篡位成功。後世君主為了吸取晉代魏的政治教訓,不斷加強皇帝集權,去削弱臣子的獨立性。

當下曹叡雖不太樂意自己被懟,但礙於自己威望及根基關係,不僅不生氣,反而對陳矯加以封賞,以尚書兼領侍中。

尚書令陳群,曹叡更是尊重其託孤大臣的名分,下詔拜陳群為司空。由尚書僕射孫權遷任尚書令,且保留原有之職權。

今陳群上奏,曹叡為示尊敬,更是完全依照陳群的想法。

曹叡環視左右,問道:“淮北、河南遼闊,潁、汝、泗、渦大水,與淮水相通。壽春被賊所取,以水賊過往之事觀之,明後兩歲恐會起兵犯我,敢問諸卿,今當何以禦敵?”

在眾人的輔佐下,曹叡逐漸穩固朝中格局,這讓曹叡有精力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我有一百種方式弄死書記

筆下槐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