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98章 馬超乞降,季漢大司馬,周府,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秋,武漢行宮。
劉備端坐龍榻上,瀏覽著諸葛亮所上多達兩千多字的奏疏,通讀了好幾遍,方才理順奏疏中的內容。
沉吟少許,劉備問道:“孔明欲行九品官制,以明進退之序,朕以為可行。然疏中所言置中平官,以為辨分地方賢士,舉選孝廉,當為何意?”
那日霍、葛詳談官制,在深思之下,諸葛亮決定剝奪郡太守的察舉孝廉的權利,改由中央任命中平官,下到郡縣舉選孝廉。
縣裡士人五經通一經,稱為廉士;士人擁有廉士身份,可以到州郡入學,再由中平官考核為孝廉;成為孝廉者,十月份到京師參與端試,由尚書檯出試卷,多中取優。
孝廉不中者,退回原州郡,或是在京師文學觀進修。
透過端試的孝廉,再透過尚書檯吏部的考核,才能被委任為官職。
當然這制度僅限於察舉制,兩漢時期的任子制,或許知道阻力太大,霍峻沒去提,諸葛亮也沒打算改。
任子制,實際上是保證高階官吏的子嗣出仕權,即漢律曰:“吏二千石以上,視事滿三歲,得任同產若子一人為郎。”
若廢除任子制,可以預見不僅是劉備會反對,滿朝文武諸卿也會反對。
功臣們隨劉備出生入死這麼多年,多是渴望富貴延綿於後世。今任子制廢除,文官辛苦一輩子,子孫富貴還無法保證,他們還幹個屁。故而其阻力之大,非霍峻所能推動。
試圖一朝一夕改變選官制度,其中之難度真不亞於商鞅變法。霍峻唯有因勢而動,與諸葛亮一同改良制度,在有生之年,為南漢多做些努力,避免世家門閥在大漢產生,從而禍國殃民。
諸葛亮手持笏板,說道:“陛下,法因時局而變,昔孝武皇帝制察舉,以收郡國士人。然百年之後,孝廉無德,茂才無學。今臣與諸卿以為當明清不正之風,可革新察舉之制,廣收士人為中樞所用。”
劉備環顧在場眾人,問道:“丞相之言多有道理,不知誰有異議?”
“陛下,孝廉因少而貴,今丞相多舉孝廉,當有薄輕孝廉之感。”張昭說道。
“張公,孝廉本為選官而生,州別駕、主簿等官曹由尚書檯委任。今官眾而多,不宜遵循舊制。”諸葛亮解釋道。
“臣附議!”尚書令法正出列道。
“臣峻附議!”
霍峻持笏板,抬頭說道:“自中漢末世以來,各州君長勢大難遏,今刺史或忠貞盡事,然難料後人是否有歹徒。今當免州刺史徵辟之權,盡數交予尚書檯。”
南漢收州刺史的權利不難,州刺史是由劉備所任命,其已經徵辟的官吏不會被罷免,但今後如果有州官空缺出來,則要由尚書檯委任。
“可!”
劉備思慮少許,說道:“世無萬古不變之法,昔有郡而無州。今州刺史,應當約束之,以中漢為鑑。”
說著,劉備看向許靖,說道:“卿既為大鴻臚,百官分九品當由卿操作,儘快擬奏細則上報。”
“諾!”許靖應道。
九品官制屬於是朝廷禮制之事,完全是錦上添花之物。那日霍峻與諸葛亮細談後,諸葛亮認為九品官制對南漢幫助不少,表示可以施行。
“可還有疏乎?”劉備問道。
見眾官低頭不語,劉備則知眾人無奏,揮了揮手,說道:“若是無奏,諸卿可自退。”
寂靜半響,眾臣向劉備行禮拜退。人群中提前收到通知的霍峻、諸葛亮、法正等少數心腹官吏留在殿中,因為他們要陪劉備接見馬超使者龐柔。
待閒人退下,王粲躬腰拱手道:“陛下,馬超密使龐柔已至殿外,今是否令其入見。”
“準!”
少頃,龐柔在霍峻的注視下,著便服入殿,向劉備行跪拜之禮。
“外使龐柔拜見陛下,願陛下長樂未央,永享嘉福。”
“免禮!”
劉備面露笑容,憑空而扶,說道:“卿至武漢多時,不知令明招待是否周到?”
龐柔站立殿中,拱手說道:“令明照顧甚是周全,衣食出入無所不缺,柔多謝陛下厚愛!”
“善!”
劉備請龐柔入座,問道:“卿奉孟起之命,自隴右遠道而來,不知所為何事?”
龐柔坐在階下席,與諸葛亮臨近,如實說道:“稟陛下,我主言曹操專權無道,殘酷害民。我主承鄉人所求,念漢室之舊恩,故起兵而御之。不料被曹操所破,不得已向其歸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