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游雲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部分,瞧,科比這個人,浮游雲中,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人板凳中站起一個髮型及個頭酷似艾佛森的小個子,他的名字叫泰倫·盧。這個在湖人隊內訓練時擔任艾佛森影子武者的傢伙,代替科比來盯防費城3號,讓後者得以和鯊魚一起竭力追近比分。湖人在82比92落後時發現了自己的冠軍內力,一口氣追至94平進入加時。然而,洛杉磯湖人的故事到此為止:艾佛森在加時得到了全場48分的最後7分,包括最後時刻晃倒盧後彎弓射出一支奪命箭。101比105,圍剿費城未遂的湖人在那場比賽中倒下了。

當然,我們都知道總決賽系列賽的最後結局。黑色的費城遊俠們先聲奪人,然後被滿城盡帶黃金甲的王朝湖人以山雨崩臨之勢力連勝四局。只是,親歷過程的人會繪聲繪色地形容說,費城人沒有輕易投降。他們像愈敗愈戰的游擊戰士一樣頑抗到最後,像項羽出逃時東城的二十八騎一樣盲目信任自己的領袖。重要的是,這是一場早被認定是垓下之爭的困獸猶鬥,阿倫·艾佛森是早該被處死的野獸或者末路的孤膽霸王。你可以說,他早晚會敗北。許多人都這麼認為,但是,在第一場之後,故事是這樣的:烏江雖不遠,霸王猶未死。

而人們期待的洛杉磯英雄——科比·布萊恩特,不幸,在這一晚做了配角。

這是阿倫·艾佛森和科比·布萊恩特2001年的故事;前者26歲,後者23歲。在那個著名的第一場中,艾佛森的第一個上籃是這樣完成的:科比左翼突破,陷入四人包夾,被斷球,長傳,艾佛森在球將出底線前攏住,上籃得手。

這像是他們倆故事的縮影。如你所知,2000—2001賽季,艾佛森正在完成NBA歷史上最著名的孤膽英雄傳奇——全費城的肉盾鑄成血肉長城,他一個人斬關奪將一往無前;而此時期的科比·布萊恩特和奧尼爾之間的爭端則剛剛拉開序幕。

他,23歲的少年英傑,似乎從艾佛森的身上感受到了一種自己的潛能,並用一種直率到顯得缺乏考慮的方式,認為自己不該再給鯊魚太多球。

艾佛森和科比都是各自城市的寵兒——而且奇妙的是,費城之子科比在與艾佛森的爭端中,要承受費城人的噓聲。費城是一個被命運詛咒過的孤獨之城:張伯倫,摩西·馬龍,J博士,巴克利。性格卓異的球員來來往往,而自60年代以來,卻只有過兩個總冠軍。而洛杉磯卻是天生貴胄,他們參與了聯盟60年曆史近一半的總決賽,他們有14面冠軍旗幟,有除了拉塞爾以外所有史上最偉大的中鋒,有魔術師及其一手締造的史上最絢麗的王朝歲月。

艾佛森和科比幾乎就代表了各自的城市:前者在街巷裡和黑孩子們摸爬滾打時,後者正在義大利陽光下閒適地看丹東尼的籃球錄影。前者在費城獨自掙扎時,後者卻在史上最可怕中鋒的陰影之下竭力控制自己日趨增長著的野心,並且讓NBA歷史上最老奸巨滑的教練都為之頭疼。2001年之前,他們一個是勵志片裡常見的奮鬥典型,一個是完美的冠軍團隊副手。只是,2001年一見之後,他們的人生軌跡便開始變化。

直至2006年11月,艾佛森脫下費城的黑色3號,穿上了掘金的海藍色球衣。11個月後,科比在洛杉磯天空下,依然身陷交易的傳聞之中。

2007:以“賣我”向巴斯逼宮(1)

2007年5月28日,即科比·布萊恩特結束他第11個NBA賽季的四個星期後,他終於開口說話了。紐約,史蒂芬·史密斯電臺秀的一次採訪,他的言論如閃電,疾旋過洛杉磯上空:

把“湖人教父”傑裡·韋斯特請回來,或者,乾脆把他交易走。

雖然三小時後,他就收回了交易請求,但兩天之後,在KLAC電視臺調頻570《石油與金錢》欄目中,科比用一番誠摯得出乎採訪者意料的語言告訴世界:他並不只像是保羅·皮爾斯或凱文·加內特一樣,用自己的地位對管理層施加壓力。他的確在考慮被交易,考慮離開洛杉磯。

對他來說,這是近29年人生的岔路時刻。各種不測如驟雨般對他的命運圍襲:2004年和沙奎爾·奧尼爾分手以來,他獨自帶領湖人的第三個賽季,連續第二次在季後賽首輪便被淘汰;隊員的傷病;關於他個人領袖能力的質疑;2006年奧尼爾在邁阿密拿下自己的一枚總冠軍,然後獲得了回首對洛杉磯與科比大肆嘲笑的權利。2005到2007年,他幾乎已經確立了自己NBA個人能力的首席地位,但諷刺的是,球隊卻在傷病中不斷失敗。最後,2007年2月,球隊拒絕了最後一個透過交易以補強球隊實力的機會:洛杉磯湖人隊放棄用20歲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論散兵與暗黑本丸的適配性[綜原神]

夢裡挑燈萬更

我的完美校花女神

喬峰大俠

食至名歸

高樓望月

全球降臨:克蘇魯的地窟遊戲

絨毛怪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