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
九十八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部分,羅布荒原的興衰輪替:最後的羅布人,九十八度,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我就不復存在了……
……我快步走下庫爾勒交通站的臺基。迎面走來一位維吾爾族少婦。她是即將乘車返回庫魯克塔格的山村。興奮的少婦捧著孩子。作為母親來說,這少婦可真是太年輕了。她鮮潤的雙唇被陽光塗上了美妙的色澤,臉上金黃色汗毛如同一派霧靄。她懷裡的孩子也就是剛滿月,紅撲撲的小臉還看不出模樣,恰好可以吮住奶頭的小嘴在尋找著母愛。孩子微笑著,眼睛眯成一條細線,眉毛像褪了色的字跡,胎髮細軟捲曲。孩子自然地側過臉,似乎在尋找什麼,那分明是感受到了陽光的愛撫。
“小心,彆著涼!”我伸出食指,逗著孩子。孩子咯咯笑出聲來。
少婦忘情地在孩子的面頰親吻著。“這是他生下來頭一次見到太陽!”
提到“太陽”,少婦語調虔誠,充滿崇敬之情,略帶噓聲。聽她以這樣的口氣和語調提到太陽,我心中不禁暖意充盈。
“多好哇,太陽!”少婦如痴如醉地自語。“哦,太陽!太——陽!”
那孩子微微皺起眉頭,伸出小手,在空中虛抓著什麼。他或許是想觸控這能夠給予自己關懷和暖意的陽光。
滾燙的淚水從我蒼白的面頰滴下,流進衣領。我覺得自己和那剛剛滿月的嬰兒一同在領受莊嚴、聖潔的洗禮。
從這一刻起,一個新的我誕生了,而塔里木、羅布泊、羅布人的歷史命運,已經和我的生活軌跡緊密地切合到一起。
在20世紀最後的幾年間,解開羅布泊和羅布人歷史命運這世紀之謎,早就不再是學術課題,不再僅僅是一個學術課題,它成為我生活的組成部分!
。。
六 故土難離(1)
也許是不願被平庸生活湮沒,人們總是對探險、發現特別感興趣,尤其是如果這個探險發現能與一種文明、一部歷史、一些特定的人群有關的話。正因為如此,中國西部的羅布泊——樓蘭王國逐漸成為新的熱門話題。
在《史記》、《漢書》的時代,為史官認同的見解是,西域巨澤羅布泊是黃河——中華民族的搖籃——真正的源頭。西域諸水出自崑崙山、天山,經和田河、葉爾羌河、阿克蘇河三河匯聚成中國最長的內陸河塔里木河,終歸於羅布泊,然後自羅布泊“潛行地下”,直到青海星宿海再冒出來“流為中國河”。這就是對幾千年封建社會影響極深的“黃河重源說”。正因為如此,中國典籍對羅布泊特別重視。
有個著名的傳說是:為探索黃河河源,漢代首次開通絲綢古道的偉大探險家張騫曾溯和田河至崑崙山巔,進而乘獨木舟上達了天庭銀河。唐代詩人李白就是由此觸發了靈感,寫出千古傳誦的名句:“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與羅布泊同樣有名的,是立國於羅布泊區域的古國樓蘭。
19世紀70年代以後,因為探險家的抵達,在羅布荒原發現了使世人震驚的為流沙掩埋的古代文明,羅布泊和羅布人受到了舉世關注。而20世紀的西域探險史,已經習慣於受到冷落的羅布荒原成為歷史的博物館、展示文明興替的走廊。
樓蘭王國的適應性和生命力曾使歷史黯然失色。她的王統跨越了8個世紀,超過漢唐總和。中世紀西北古族大移位時期,在公元5世紀末,樓蘭(這時改稱鄯善)為遊動性和攻擊性極強的遊牧民族丁零① 所破,“人民散盡”。
長達十幾個世紀的歲月過去了,人們根本弄不清羅布泊地區到底發生過什麼,弄不清古老輝煌的樓蘭文明建立者的後裔有怎樣的處境和機遇。經營西域是清朝的重要國策。康熙六十一年(1722),進踞吐魯番的清軍首次獲得了羅布人的資訊。此後,一支西征軍在尾追潰敗的敵人時,無意中闖入羅布荒原的林莽荒丘,在這本以為早就是無人區域的地方,竟突然遇到了僅有幾百戶的、“素習水居”,“漁獵為生”的土著居民。
這樣,不見載籍近千年以上的羅布人重新為人們所知。
在1984年至今的數十年間,我多次到達過原屬古國樓蘭① 的遺蹟,比方營盤、米蘭古城、米蘭大寺、卡爾克里克古城、且末古城(考納沙爾)、尼雅精絕遺址、古墓溝……而在紀元前到公元五六世紀之交的七八百年之間,如今的整個羅布荒原(包括若羌、且末、尉犁),就是樓蘭立國之地。我去的地方越多,反而對樓蘭王國就越有一種特殊的距離感。
我曾一再登上米蘭古城的制高點。一般認為,這個米蘭古城就是見諸於《漢書》的西域名城伊循。1992年10月,我們的塔克拉瑪干國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