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5部分,三國之雲動乾坤,炒作,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其次,漢中作為益州門戶,為了雙方和諧,董卓軍隊必須退出漢中,將漢中控制權無條件歸還益州。
談判能持續三日,主要就是因為第二條,第一條,對董卓來說毫無意義,自然毫無壓力的答應了,不過第二條,卻是讓董卓為難了好久,先不談漢中地理位置極為重要,有它進取益州要省很多力氣,僅是漢中土地肥沃,適合養兵這幾點,便令董卓非常不捨。
然而,董卓都能知道,向雲自然也知道漢中的重要性,自然不可能將其留給董卓,固任憑董卓軍師李儒如何力爭,向雲態度俱是堅硬無比,毫不不鬆口。
董卓在經歷幾場大敗後,早就受不了這苦逼的日子,比李儒還先鬆口,在第二天便表示願意讓出漢中。
倒是李儒有些不死心,堅持了三天談判依然無果,李儒無奈了,這就是戰敗方的悲哀,自己小命握在別人手裡,就算他如何力爭也沒辦法,只得妥協。
成功拿到漢中控制權,向雲也不再為難董卓,答應了釋放董卓。
而後,向雲做出重要決定,其他細微末節的,向雲便懶得管,直接交給了郭嘉自行處理。
最後雙方談成,向雲親自領兵,將董卓送‘往’漢中,與張濟匯合。
大軍翻山越嶺,數日後便抵達白水關,而此時,荀攸已成功指揮全軍拿下益州除漢中以外的所有郡縣,當向雲領兵抵達白水關時,荀攸當即與眾將出關相迎。
向雲急著處理董卓之事,並未在白水關關逗留,交代荀攸一番後,便帥大軍押著董卓往漢中而去。
因為有董卓在手,張濟自然不敢耍什麼花樣,大軍順利與張濟完成交接,自此,向雲不費一兵一卒掌控了漢中全郡,對於釋放董卓之事,心中也舒坦不少。
到達漢中後,向雲不久便得到劉翊、蔡邕被平安送到益州的訊息,這才如言釋放董卓。
董卓被俘虜這麼久,早就快要瘋了,一被向雲釋放,也不願在呆在這令他感到恥辱的地方,當即領著張濟萬餘大軍狼狽而去。
而此時,向雲也得正好到訊息,馬騰、韓遂領兵攻打長安,結果卻遭到李傕率領飛熊軍瘋狂反擊,二人攻打半月無果後,自知攻奪不下,倒是果斷退兵。
不過二人顯然也不是好相與之人,就在李傕心中暗自慶幸之際,卻突然收到天水被馬騰長子馬超及屬將龐德領兵突襲失陷的訊息。
如此一來,馬騰就有了武威、天水等地,勢力漸成,董卓剛被向雲打殘,需要休生養息,恐怕短時間還真不能與馬騰開戰了。
而這些,都不是向雲現在該頭疼之事。
如今劉焉死、董卓退,這個益州也徹底成了向雲當家做主,再無半點反對之聲了,向雲在漢中逗留幾日後,便準備班師回成都了。
不過,在回成都之前,向雲還必須將漢中處理好,首先,得選一個太守才行。
漢中乃益州門戶,地理極為重要,必須以大將鎮守,向雲才能放心。
不過好在向雲麾下別的不多,大將倒是不少,無論是張遼、黃忠,還是甘寧、太史慈,都是一代名將,鎮守一地綽綽有餘。
不過,思來想去,向雲最終還是決定留黃忠鎮守漢中,原因很簡單,張遼已經是巴郡太守了,在巴郡頗有民望,管理起來得心應手,沒必要再掉到漢中來。
而太史慈、甘寧等將尚還年輕,需要一定磨練,讓其為一郡之守顯然也不合適。
相比起來,黃忠早年為將,現已人入中年,也算是久經官場,比太史慈、甘寧這兩個初生牛犢有經驗多了,也讓向雲放心一些。況且,甘寧是向雲心中的水軍統帥上上之選,漢中四處環山,沒必要留在這lang費時間。
故而,結合上述種種,向雲自然只有讓黃忠鎮守漢中了。
能鎮守漢中,黃忠自是驚喜,當即許諾必穩守漢中,操練兵馬。
太守的事情處理好,還需留一個信得過的文官輔助黃忠才行,不過想了半天,向雲也未找到一個合適的,只得暗歎自己麾下能鎮得住場面的文官還是太少了。
漢中太重要,普通文官顯然不行,向雲無奈,只得一封調令,將戲志從成都調了過來,並且再從劉焉降臣中挑了幾個,以任岐為首,暫時在漢中任職。
這個任命對於戲志才來說卻是有些不升反降的意味,不過向雲卻也沒辦法,誰叫向雲麾下就這麼幾個能拿得出手的呢,荀攸、郭嘉都偏於軍事,只有戲志才畢竟全面,治政、軍事兩不誤。
對此,向雲只好在信中言明利弊,相信以戲志才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