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站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0部分,香港電影夜與霧,公主站記,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份雖屬名人,但一旦影人書寫在商業上沒有一定市場保證,結果也只會打入冷宮,無法出生天。今天不少針對圈中重鎮級人物的研討著作,一方面不少依賴香港國際電影節(劉德華、黃秋生、杜琪峰等)及香港電影資料館(徐克)的專業出版策劃才得以面世,而且影人仍主要是以受訪者而非作者身份主動發聲;另一方面則日益仗仰內地與日俱興的蓬勃出版事業,所以如許鞍華的傳記式追蹤,也得以流佈廣傳。

事實上,內地於今時今日的環境空間,的確是催生香港影人書寫的大搖籃。《南方都市報》積極開拓香港電影人的寫作空間,如彭浩翔及楊千等人都北移嘗試寫作,均燃起另一種氣氛。由微博的零碎感觸到文章的整理分享,大氣候的轉變令到香港影人明白到提筆行文,已經成為新年代存活(在益趨融合的電影文化下)的必備伎倆。

我想起內地刊行的梁家輝《我對你說》,是把他在《文匯報》的專欄集結成文,但卻在內地出版,而且看來也不會有港版。或許正因為此,反過來可容他有更廣闊的書寫空間。書中甚少出賣個人的專業經歷,簡言之是不會鉅細無遺把電影上的一舉一動加以報道述情,其中當然也有對電影細節的分享,不過出發點是旨在點出專業的區別之處(如指出柯克·道格拉斯在《危機》中,飾演攝影師一刻,細緻到在捕捉大爆炸時不忘用手調整攝影機的光圈,可見完全入戲之妙云云),而非以此來突出個人行內見聞及成就,那又是另一種明星書寫的方向了。友人陳寧在《六月下雨七月炎熱》中,提及法國影后凱瑟琳·丹妮芙(Catherine Deneuve)刊行的私密手札《在自己的影子裡》,因為僅抒發日常的瑣碎心情,出現不符法國讀者期望而遭受劣評的下場。我想讀者對明星寫作的想像就是如此,似乎他們除了自身的專業便一無可覷,這才是最扼殺他人創作力的地方。

二、王晶的機鋒書寫

《少年王晶闖江湖》則是百分百的香港製作,先由《明報週刊》作長期連載,然後再結整合書,以自傳形式建構,但同時又會隨時晃盪飄遠,點評作者上心在意的人和事。在香港出版的影人書寫史上,正如上言較為少見。當然,也因為屬香港出版,所以商業計算乃至市場觸覺均極其明確,此所以自剖“屎尿屁導演”的由來,以及與丘淑貞的風風雨雨,自乃為不可缺少的焦點寫作題目,可是在一切機關算盡的背後,王晶的書寫正如香港電影的特質般——總是真假混糅,令你上一刻投入其中,下一刻又被迫抽離而退,各式的甜酸苦辣均如五味架紛呈,令你遊離出入其中而得另一種樂趣。

王晶的市場觸覺從來不用任何人提醒,反映於文字書寫上也一以貫之。他深明人在江湖的道理,在今天仍然於市場打滾的拼搏日子中,任何涉及人和事的篇章,自然均要小心處理。在平衡市場商業計算壓力及江湖書寫兩端之間,我認為王晶的方程式就是二律背反,不斷建構正反並存的對立形象,從而牽引大家追讀下去,而同時又避免作出簡易二分的論斷。

此所以書中可看到王晶下筆不留人的一面,對李力持毫不容情的點名批評,乃至對李翰祥的打壓也力言抗爭,從來沒有迴避。與此同時,他對自己的弱點同樣不忌諱地展示,由無能力勝任導演之職至要請老父臨場壓陣,乃至在家庭以外與其他情人的交往起伏,凡此種種均企圖去營造一種立體印象,正如電影中的世界相若——有的是五味紛呈,卻沒有絕對的是非黑白在其中。

而這正是我認為他深諳是非書寫真諦的地方,一切都是人生片段,讀者著緊的是片段背後的故事,故事令人捧讀入迷,而透過不同片段的剪輯,自然就可以掌握一篇一篇所成就及代表的想像世界。對明星對電影,讀者從來著迷的都是想像而非真像——人在江湖自有是非,更重要的含義是我們都愛是非,尤其是對他人的是非更加嗜血成狂。

此所以你可以看到王晶無論如何貌似大膽下筆,基本上仍是以與人為善作為下筆的主導思想,但一旦對前輩對明星一概不分僅言讚頌,讀者自然也容易看出玄機,而厭棄宣傳唱酬的戲作。王晶的聰明之處,在書寫狄龍的一篇清晰可見。他先從是非出發,直陳狄龍大哥在片場中的臭脾氣,對如他之流的新導演之欺凌,隨時改劇本且要導演遷就,但反過來在前者憑《英雄本色》反彈之後,直接走來與王晶私語有望冰釋前嫌,結果大家自然想像得來。王晶當然是反襯的能手,既滿足讀者對是非的熱愛,同時也曲線為狄龍建構強化一貫的磊落光明的俠義形象,一石二鳥人人開心。即使套用在他書中的個人形象上,也平行處理顧家盡責的好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兒子與情人

冷如冰

少爺,別太放肆

西門線上

對酒當歌

天馬行空

孔子密碼

猜火車

紅嗩吶

炒作

請不要在組織裡談戀愛[綜鬼滅]

天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