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站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部分,香港電影夜與霧,公主站記,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家庭衝突的素材,在透視出香港社會發展背後的黑幕矛盾。當父輩享受社會流動的優良條件而上向流動後,一心企圖把香港作為階級流動的社會,逐步更易為階級遺傳,黃家正突顯的矛盾在於眼前面對承接階級遺傳的指令,還是改弦易轍“弒父”自立。他所呈現的更大張力,在於他的優越出身背景,用另一個角度看——他作為音樂天才的歷史也是被父親“製造”出來的,所以才出現更深刻的世代衝擊。

我不認為《音樂人生》屬什麼驚世嫉俗的超凡傑作,但它的確切切實實地提醒了我們——在經濟高度蓬勃的背後,委實用不同的藉口去掩飾了太多的陰暗角落,而不去理清潛藏的陰影部分,又怎去覓尋重新上路的方向呢?

第31章 香港電影的純愛根源

作為華語觀眾,我們不得不承認對純愛電影的認識,其實大體上都是從日本和韓國而來。是的,由日本《在世界中心呼喚愛》及《藉著雨點說愛你》所揭起的純愛浪潮,基本上在亞洲區已引起軒然大波;加上韓國以《冬日戀曲》來推波助瀾,此所以純愛品牌在21世紀的影像地位,也由是得以確立。

一、純愛電影的可貴

或許有人說指出中國人從來都不善於談情說愛,加上表達男女感情上又多迂迴曲折的彎角,所以反映於電影世界也好像放手演繹不來。事實上,即使在電影氣候一向自由寬鬆的香港,純愛電影的數目從來都可謂寥寥可數。不少人近年印象較為深刻的香港純愛電影,必定會首推2005年爾冬升導演的《早熟》。可是我依稀憶記,好像從來沒有人指出過《早熟》其實正是爾冬升於1978年參演的邵氏作品《純愛》(1978)的異代重構。電影中的富家少女與貧家少年的階級鴻溝式戀愛故事,正是兩出作品的基本情節脈絡,而當年最後以殉情作結的苦命鴛鴦爾冬升及餘安安(兩人在現實中的金童玉女八年愛情長跑,也曾經是一時的美談),在《早熟》中更變成為由房祖名及薛凱琪頂替。有趣的是,當年的富家女餘安安,在《早熟》中則反過來成為薛凱琪的母親,幸好爾冬升對餘安安仍然十分痛惜,所以在《早熟》中的餘安安已改變為開明通達的母親形象,和傳統上盲目保守從夫的慣常處理有所出入。

不過爾冬升對《純愛》的念念不忘,還是昭然若揭。兩出作品中的一雙小戀人的離家出走場景,所選擇的郊外小屋及附近景觀,竟然如出一轍,導演心事可謂路人皆見。只不過回到純愛型別的探討上,其實相距接近三十年的作品,意識上其實差異並不大,《早熟》被廣泛批評為流於保守,未能回應貼近新時代下的代溝癥結,此舉亦與《純愛》的缺憾大同小異。簡言之,所謂的純愛電影,焦點矛頭往往放在對社會倫理又或是人際交往上的非戀愛元素的探討上,純愛不過僅屬手段,而從來不是港產純愛片的目的。

二、直截了當的戀愛

此所以我一直堅持2001年的《初戀嗱喳面》(周惠坤導演),才是新世代真正的純愛電影。這一出當年的低成本製作,一冒起便奪得香港電影評論學會頒發的最佳編劇獎,編劇卓韻芝(芝See菇Bi)到今天已成為進入休息充電狀態的頂級電臺DJ,時代的急遽變化實在非人力所能控制。今天重看《初戀嗱喳面》,其成功固然有賴一眾新晉演員的新鮮感,尤其一對青春實感滿溢的姊妹,更加令人懷念。飾演妹妹正是當年初出茅廬的楊丞琳,與今天以造作為尚的“可愛教主”形象,可謂有天壤之別的差異。飾演姊姊的郭善嶼,更是千禧年後曇花一現令人充滿期待的年輕女演員,可惜她在2001年完成《初戀嗱喳面》及《玻璃,少女。》後,便迅即銷聲匿跡息影,我深信她將來必會成為香港電影小眾影迷心目中的折翼天使。

《初戀嗱喳面》的優勝之處,是毫不迴避直探人心,把年輕人初戀的雞毛蒜皮起伏波折,以平常心的處理方法,予以恰如其分對應年齡來決定輕重比例式的表達。電影極為抗拒成年人對年輕人的指指點點,作為家長身份的曾志偉,也被刻畫成事事明理,且對子女一直以朋友式看待的開明父親,對下一代的一切感情起伏,也只有默默支援及關心瞭解,而從不會出現從上而下式的家長式訓詞。另外,創作人最精準的是能夠捕捉到初戀的飄浮虛幻感,尤其在選擇一雙小情人的爭拗因由上(先因為周俊偉批評楊丞琳不吃東西因而吵鬧,後再因前者與郭善嶼談了一晚通宵長途電話而導演情海翻波),都屬於成年人所無法認同乃至理解的“無聊”事項。但這正是創作人嘗試把一切問題的源頭,重新迴歸置於“純愛”基礎上而發的努力——是的,不為什麼,在物質條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七零年代小富婆

笑傲網路

蛇女

璇墨

捉鬼班長

旅遊巴士

無上皇尊

暖暖

官道紅塵

泰山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