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站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部分,香港電影夜與霧,公主站記,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已經富裕至一定程度的社會,戀愛往往已經與外在環境脫鉤。我們不再需要為純愛故事尋找虛造什麼可歌可泣的因由(由抗拒父母之命到展現自由意志等),更重要是切切實實讓初戀純愛的真象發聲。拍電影的雖然大多為成年人,但並不代表我們可以隨心所欲地去捏造下一代的心情景觀。

此所以要香港電影捕捉到純愛心聲,首要之務可能是業界創作人的自我心態改造。

第32章 電視演技vs電影演技

數年前娛樂新聞報道,提及馬楚成導演在拍《花花型警》時,發覺演員之一的鐘嘉欣演技稚嫩,並以電視劇方式的浮誇代入角色中,於是不得不加以嚴正的批評云云。作為新人的鐘嘉欣當然以一臉誠懇的態度,表示由衷受教,而且會努力逐步改善云云。

一、由鍾嘉欣的電視劇演技談起

用電視劇的方式去演繹電影,當然會出現很多問題,電視劇演員往往也有苦自己知——廠景打通天光,全無細節光暗可言;取鏡以中景及特寫為主,所有表情一定要“谷”上胸部及以上,尤其面部表情要誇張,否則根本引不起觀眾的注意——肢體語言?反正都不在鏡頭中,又去執著些什麼呢?然而我想用逆向思考的維度去提出疑問,難道馬楚成不知道這是一向的惡習成規嗎?

我想說的是作為一個資深的電影導演,其實是有責任好好去活用演員,為他們隱惡揚善,而且逐步去提供給他們進步的機會空間。這方面我想用杜琪峰作例子說明,在他一直為低估的傑作《柔道龍虎榜》(2004)中,正好有駕馭演員的絕佳示範。一是處理應採兒的角色,當年她的演技大抵與鍾嘉欣“不遑多讓”,但導演聰明的是一直以力度去取代深度來經營她的角色,應採兒穿上高跟鞋在深夜的街頭狂奔,幾已成為個人表演生涯的重要代表片段之一,可見在名導的操控下,一切均有化腐朽為神奇的空間。真正要洗掉鉛華式的磨鍊,是出在老導骨身上的,此所以杜琪峰徑言不斷要盧海鵬重拍又重拍,目的就是要他的表情一層一層去掉,以期在銀幕上僅留下最乾脆利落的一面。至於介乎開竅與未開竅之間的郭富城及古天樂,則利用強烈貫徹的身體語言,去規範兩人的演出,以協助他們進入分別所屬的角色世界中——古天樂永遠腳步不穩,以拖著腳步鞋底不離地的方式走路;而郭富城則跳躍不定,總之一定步履輕快為中心。長篇大論去以杜琪峰為例加以解釋,想帶出一點:教導演員入戲其實是導演極為重要的工作之一,也可看成為導技高低的重要標準,尤其置於新人上,恰當的引導更加來得刻不容緩。

二、誰敢低估李司棋?

但電視又是否一定屬於演員的冢墓?李司棋在《溏心風暴》中一句“邊個系人,邊個系鬼,我睇得出……”誰是人,誰是鬼,我看得出……成為一時雋語,更重要是令到新一代的觀眾對她重新燃起認識的興趣。司棋姐在最近的訪問中,提到終於有人會說:“我哋低估左李司棋!”我們低估了她其實的確言重了,我的意思是司棋姐從來都是演技的保證,又哪有人會輕視她的存在?只不過我堅持認為上一代的重量級演藝人物,必須要找到一個適切的接合點,才可以令到下一代的觀眾同時折服,從而去展開上溯實力派偶像的著魔旅程,對司棋姐來說契機可能就是《溏心風暴》。用歌壇的例子來作對照,沒有《傷逝》,葉倩文即使有多出色的唱功都與新一代樂迷有一段距離,就如林子祥現在陷入的困局:所有人都知道他歌藝超群,但就是不斷要獻唱舊歌而未能重新投入現在進行式的狀況。

回到司棋姐的話題——我想說她從來都是有識之士的心頭好。試想想她在甘國亮一系列皇牌劇作中,所佔的無比重要位置,就知道阿姐地位不容替代。《無雙譜》中的美豔魚仙如果太過偏鋒不對你的脾胃,那麼雅俗共賞好評如潮的《山水有相逢》又怎會溢位你的記憶之外?司棋姐飾演的梅妹,與黃韻詩句句頂心頂肺的搏火場面,又怎會是雞毛蒜皮的一句“邊個系人,邊個系鬼,我睇得出……”可相比!後來馬偉豪甚至拿來東施效顰拍成電影版的《山水有相逢》,那當然與原作有天淵之別。

可是我的司棋姐最愛,一定首推1980年的《輪流轉》——那才是真正受到雙重低估的力作,我的意思是它一方面因為當年被腰斬,所以一直掛上不名譽的印記;而司棋在劇中飾演上海富商的大小姐解文意,也因為角色所賦予的霸氣,致令她成為該劇一眾女演員中,較為不討好的一個角色。那是時代的錯誤,如果今天的觀眾欣賞《溏心風暴》的大契,我想乘勢回家把《輪流傳》“煲一煲”,是提升鑑賞能力的最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兒子與情人

冷如冰

少爺,別太放肆

西門線上

對酒當歌

天馬行空

孔子密碼

猜火車

紅嗩吶

炒作

請不要在組織裡談戀愛[綜鬼滅]

天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