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月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9章 被嚇出病的李文忠,大明從挽救嫡長孫開始,見月明,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馬皇后的這一番分析,讓陳景恪歎為觀止。

可以說直指問題核心。

關鍵是她的依據,很多都是之前自己說過的,堪稱活學活用的典範了。

果然不愧是朱元璋創業最重要的兩大謀士之一。

很多人或許會奇怪,朱元璋建立大明最重要的謀士,不應該是劉伯溫嗎。

正所謂,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

然而這只是戲說罷了。

劉伯溫是至正二十年才加入朱元璋集團的,當時朱元璋已經在南京立足。

他的到來更多是錦上添花。

所以大明建立之後,論功行賞他連個侯爵都沒評上,只得了個誠意伯。

這裡並不是說他不重要,能以文官被評上伯爵,足以說明他是立下了很大功勞的。

但遠沒有戲說裡那麼大罷了。

朱元璋最重要的兩大謀士,一個是李善長,一個就是馬皇后。

兩人都是在他創業之初就加入,一內一外悉心輔佐。

幫朱元璋出謀劃策、籠絡將士、制定規章制度等等。

且馬皇后不爭不搶不攬功,將功勞都歸於朱元璋,幫助他樹立威信。

大明建立後又退居幕後,幫助老朱查漏補缺。

也正是這樣的賢內助,才讓老朱發自內心的尊敬。

也正因此,她能坐龍椅喊朱重八,朱元璋不覺得僭越還很高興。

接觸的越久,陳景恪對她就越是尊敬。

評千古一後或許會有爭議,但前三名必有她的身影,想必沒有人會不認同。

朱元璋也被她的一席話,給說的啞口無言。

其實道理他都懂,只是先入為主的影響實在太大。

十三朝古都,孕育了秦漢隋唐四大帝國,又有潼關天險。

他實在太想將國都放在這裡了,以至於下意識的忽略了很多缺點。

現在,馬皇后一席話徹底讓他清醒過來。

長安已經不再是千年前的長安了,將國都放在這裡,就是在壓榨它最後一點潛力。

長安潛力不足,北平經濟條件太差,只有洛陽最為合適了。

但他依然沒有輕易做出決定,遷都是一件大事,必須要綜合考慮才行。

他需要更多更詳細的資料。

如果可以,他甚至想親自跑一趟。

但作為皇帝他是不能輕易離開京師的,所以只能讓朱標幫他去看看了。

想到這裡,他就對陳景恪說道:

“你沒有讓咱失望,想法果然和別人不一樣,還更加全面。”

“不過遷都事關重大,咱還需要仔細考慮才行。”

“若你還有別的發現,可以一併告訴我。”

陳景恪心中已經猜到他會選哪裡了,不過並未多說,而是道:

“是,若再有新的想法,一定告訴陛下。”

又聊了一會兒,陳景恪和朱雄英就一起離開了。

回到自己的房間,陳景恪就開始收拾行李。

朱雄英在一旁不捨的道:“哎,你走了我可怎麼辦,一個人太無聊了。”

陳景恪笑道:“不是還有蜀王、湘王、晉王世子、燕王世子他們嗎,實在不行出宮還有徐老大呢。”

朱雄英唉聲嘆氣道:“不一樣,不一樣啊。跟著伱……嗯,才能學到東西。”

陳景恪心中很是開心,這一年多的心學沒白費啊。

於是開玩笑道:“那要不我不去了?”

朱雄英馬上又搖頭道:“不行不行,爹的身體更重要。”

“哎,要是我能和你一起去就好了。”

得,陳景恪終於知道這小子在想什麼了,乾脆的道:

“你想都別想,太子太孫同時離京,陛下同意群臣也不會同意的。”

“你啊,就老老實實的待在應天吧。”

朱雄英沮喪的道:“你就不能讓我幻想一會兒嗎,可惡。”

陳景恪忍俊不禁:“好好好,你就好好幻想吧。我啊,就要去擁抱外面的世界了。”

朱雄英恨恨的道:“將來我當了皇帝,罰你天天在家禁足,哪都不能去。”

收拾好行李,回家和父母說了一聲,陳景恪就踏上了前往陝西的船隻。

隨行的還有一大群文武,這些人都是幫助朱標分擔工作的。

朱橚也跟隨一併出發,不過他的目的地不是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之說書先生

漂漂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