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月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2章 從批閱奏疏開始,大明從挽救嫡長孫開始,見月明,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竟然有這麼多家豪商大戶被查?

得知具體資料,陳景恪很是驚訝。

上百位官吏被下獄他能理解,畢竟假鈔在他們的治下氾濫,這個責任是逃不掉的。

收拾他們,是合乎禮法的。

況且只有這樣的霹靂手段,才能震懾其他官吏,為寶鈔新政保駕護航。

可這麼多家大戶被查,就有點誇張了。

要真有這麼多家參與造假,假鈔的數量至少要翻十倍不止。

所以,這其中必然有無辜之人。

不過陳景恪很快就想通了其中的緣由。

他們或許沒參與造假鈔,但並不意味著在別的方面也是清白的。

更何況,朝廷擺明了在清理地方勢力,直接給他們安個造假鈔的罪名,省時省力。

再說了,真要仔細算起來,他們和造假鈔的勢力也有千絲萬縷的聯絡。

要麼是姻親,要麼是生意上的夥伴,要麼就有別的親密關係。

也確實很難撇清自己。

朝廷的這次雷霆行動,效果很顯著。

首先就是各地方的衙門,對金鈔局和新政的重視程度,再次提高了幾分。

不管心裡是怎麼想的,都要不打折扣的配合對方的工作。

各地方勢力,也都收起了小心思,不敢再輕易的打寶鈔的主意。

很多沒被查到的造假窩點,更是紛紛銷燬證據。

就算他們自己不想收手,也會被盟友逼著收手。

當然,要說徹底消滅,那是不可能的。

總是會有那麼一些人,抱有僥倖心理。

但已經不足以對寶鈔新政造成衝擊了。

且隨著鹽商的入場,市面上流通的寶鈔越來越少。

他們弄出來的假鈔越來越不好出手,暴露的風險也越來越大。

之後時不時就會有造假鈔的人落網,並牽連出一大票的大戶富豪和官吏。

朱標成了最忙碌的人,在大局穩定後,又馬不停蹄的開始巡視地方。

路線已經規劃好:

從應天府開始,經浙江、湖廣、陝西、山西,然後折返去河南、山東,最後回返應天。

其目的只有一個,推行寶鈔新政,為下一步新鈔發行掃清障礙。

他去的這些地方,全是南北最富裕、最繁華,也是人口最集中的地區。

只要新鈔能在這些地方發行流通,其他地區就不再是問題。

朱標不在京城,可就苦了朱元璋了。

必須要自己批改奏疏,處理大小事務。

雖然有內閣幫忙,但當了幾個月甩手掌櫃,他已經適應了悠閒生活。

猛地一下加大工作量,他心裡那叫一個難受。

一天要問好幾遍:

太子到哪了?

怎麼才走到那啊?

幾時能回來啊?

這個不孝子……

然後老朱就將主意打到了朱雄英身上。

這天他拿著厚厚一摞奏疏,來偏殿找到朱雄英,慈祥的道:

“乖孫啊,來皇爺爺教你處理政務吧……就從批閱奏疏開始。”

朱雄英眼睛頓時就亮了起來,雖然老朱培養他可謂盡心盡力,處理政務什麼的也從不揹著他。

可還真的從未正兒八經,教過他批閱奏疏。

所以,他自然是很感興趣。

於是祖孫和睦的一幕就出現了,老朱手把手教他處理政務,並講解為何要如此處理。

朱雄英學的很認真,一邊學習,還一邊和自己所學印證,感覺收穫良多。

其實朱元璋也一樣,自己單獨處理政務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

可教孫子的時候就不一樣了,尤其是朱雄英學懂一個道理,他就更感到開心。

漸漸的,他的想法也變了。

從原本想找個‘苦力’,到現在喜歡上了這種教學工作。

不過朱雄英年齡畢竟還太小了,見識遠遠不夠,心思也不夠成熟,慢慢的就積累了很多疑惑。

老朱確實不是一個好老師,他先是給朱雄英解釋,見解釋不通就拿出更多同型別的奏疏。

希望透過量的積累,來讓朱雄英明白其中的道理。

有些問題,確實可以用這種方式解決。

但有些問題這麼做,只會加重疑惑,讓他更加的迷茫。

不過還好朱雄英不是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之說書先生

漂漂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