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月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2章 從批閱奏疏開始,大明從挽救嫡長孫開始,見月明,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葫蘆性格,有問題就去找陳景恪求教。

陳景恪雖然沒有學過教育學,但作為醫生,心理學是必學的。

再加上行醫過程中接觸的實際病例,網上看到的資訊……

他對教育還是瞭解一些的。

對於朱雄英的很多問題,他都給出瞭解答。

有些問題暫時無法解釋,也會幫他開解。

有句話說的好,解決問題的速度,永遠趕不上製造問題。

老朱灌鴨式教學產生的問題,很快就超出了他的解決速度,朱雄英心中積累了大量的疑問。

這些問題,有些無所謂,靠著時間就能找到答案。

有些問題會影響到他的思維成長的。

沒有辦法,陳景恪只能找到老朱,將問題講了一遍,然後苦口婆心的道:

“陛下,我知道您望孫成龍心切,可太孫才九歲啊。”

“您這樣教很容易出問題的……應該循序漸進慢慢教。”

“況且,我以為現在提高他的眼界,培養他的思維方式,比學會批改奏疏更重要。”

“您現在的教育方式,就是在扼殺太孫的自我個性啊。”

朱元璋不確定的道:“咱真的過了?”

陳景恪說道:“您想想,當年是如何培養太子的。”

這一對比,就更明顯了。

太子先接觸一些簡單的奏疏,等十幾歲學有所成,逐漸接手部分政務。

到朱雄英這裡,步子邁的就有點大了。

朱元璋尷尬的道:“嗐,是咱心急了點,以後會挑一些有特點的奏疏給他。”

說完,老朱心裡嘆息一聲,偷懶計劃失敗。

之後他沒有再如這般教朱雄英,而是挑選一些比較有代表性的奏疏,拿給朱雄英讓他練手。

能不能給出解決方案不重要,重要的是讓他知道朝廷會遇到這方面問題。

然後讓他思考,為何會出現這方面的問題,如何解決。

如此一來,效果就出來了。

朱雄英輕鬆了不少,對國家的認識也更加清晰。

這其中陳景恪也出力甚多,經常幫他分析問題。

這天,朱雄英又拿著一份奏疏過來:

“景恪你快來看看這個,是工部拿出的治黃之策,你看看怎麼樣。”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之說書先生

漂漂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