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月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06章 無題,大明從挽救嫡長孫開始,見月明,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感動,又覺得欣慰,不枉自己一番心血啊。

“放心,契約論已經是最激進的理論了,更激進的話我想說也沒有啊。”

朱雄英明顯不信,說道:“最好如此,你自己好好反省吧,我有事去辦,別跟著我。”

陳景恪意味深長的道:“好,不打擾你的‘正’事。”

“記得講故事時候,將契約論部分去掉。”

朱雄英知道瞞不過他,頭也不回的道:“囉嗦,好用你說嗎。”

等他離開,陳景恪才長吁口氣,然後露出開心的笑容。

果然,成了。

他丟擲契約論思想,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華夏文明誕生過各種各樣的思想。

民貴君輕就不說了,嚴格意義上來說,無神論才是對天賦皇權最大的挑戰。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無神論思想,南朝範縝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只是身處皇權時代,他也只敢反佛反迷信,不敢反對皇權。

中國古代有人敢質疑君權嗎?還真有。

明末清初大學問家顧炎武,就明確對君權提出質疑。

並且反對‘獨治’,提倡‘眾治’。

只可惜,他的思想未能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陳景恪提出契約論雖然激進,但只要不反對君權,是不會有太大問題的。

況且他講的那個故事,恰恰說明君權是必然的結果。

百姓和君主做了一場交易。

我們讓你當君主,給你納稅,你保護我們。

雖然不如天賦皇權那一套招人喜歡,但總歸還是認可了皇權存在。

只要不反皇權,稍微激進一點的言論,是死不了人的。

最後的結果也證明,他的推測沒有問題。

朱元璋禁止他傳播這套理論,是早就預料到的事情。

眼下他也沒打算傳。

一個大一統的大明,更有利於他施行變革計劃。

真把大明搞亂了,那才是徹底完蛋。

況且皇權和大同世界必然衝突嗎?

如果真能實現‘代天行道’理論,也是個不錯的結果。

這次最大的收穫,不是朱元璋沒懲罰他,而是朱雄英接受了這一套理論。

老朱就是過去的殘黨,朱雄英才代表著未來。

一點一點影響他,等他登基之後,很多激進的政策才更容易施行。

——

另一邊,大明使節團乘坐的艦隊,歷經二十餘天行程,終於到達了高麗。

路上還遇到了北元艦隊的阻攔。

大明艦隊沒有纏鬥,直接掉頭駛入深海,利用新式戰船的效能,藉助風浪輕鬆擊潰了北元艦隊。

這一仗,讓原本擔憂不已的使節團士氣大振。

使節團進入高麗,不出意外遭到了高麗王的冷遇。

直到數日後,他才在群臣的抗議下,接見了大明的使者。

但也僅此而已,在接下詔書之後,就再次消失了。

大明使節自然非常憤怒,若非有皇命在身,早就甩袖而去了。

不過,高麗王雖然不待見大明使節,高麗的讀書人和文官卻早就翹首以盼了。

他們知道得到訊息,大明天子派遣了一支龐大的使節團,其中有數百名飽學之士。

目的是和高麗讀書人交流學問。

這是啥?這是對高麗華夏身份的認可啊。

讀書人和文官群體,早就激動的不行了。

在使節團到達的當天,就有數十名讀書人和文官前來拜訪。

之後越來越多的讀書人,從高麗全國各地匯聚而來。

大明使節團是帶著任務來的,雖然心中很鄙夷,面上卻表現的有禮有節。

只是交流過後才發現,高麗的讀書人也並非沒有一點可取之處。

很多見解,都非常的獨到。

如此,大家才漸漸端正了態度,拿出了真本事。

而高麗的讀書人感受就更深了,果然不愧是華夏主脈,隨便來一個人,學問都如此精深。

對大明更加的傾慕,也更加堅定了一心侍奉大明之心。

然後不出意外,帶路黨出現了。

各種機密訊息,透過這些人的口告訴了使節團成員。

比如,北元遼東丞相納哈出的使節,比大明使節提前一步到達,對高麗進行了威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之說書先生

漂漂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