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藍玉竟成嘴替
見月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7章 藍玉竟成嘴替,大明從挽救嫡長孫開始,見月明,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陳景恪想了一下,發現這件事情,或許只有方孝孺才能理解。
別人就算不反駁,也大機率不會支援。
所以,和他說說也好,或許就有辦法了呢。
想到這裡,他就將自己的想法講了一遍。
“剃髮?”方孝孺笑了,說道:
“我還以為是什麼大事,原來是這件事情。”
陳景恪搖搖頭,說道:“這是小事?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鬚髮都直接關係孝道了,怎麼可能會是小事。”
“誰敢輕易把頭髮剃了,不怕被天下人戳脊梁骨嗎?”
方孝孺反問道:“你怕被人戳脊梁骨嗎?你的父母在意你剃髮嗎?”
“伱給我講第歐根尼的故事,沒想到自己卻看不穿。”
陳景恪愣住了,第歐根尼?
是啊,他認為自己的道是對的,就去踐行。
從不主動宣傳,完全無視其他人的非議。
最終他成就了自己的道。
自己呢?
明知道在當前環境蓄長髮,百害而無一利,卻畏懼禮法不敢說出真相。
既然自己認為不應該蓄長髮,那就應該身體力行的去做。
而不是試圖要求別人去做。
如果自己都不敢去做,又如何去說服別人?
而且自己把頭髮剃短,真的會有什麼嚴重影響嗎?
沒有。
朱元璋不會因為自己剃了短髮,就認為自己不堪大用。
父母也不會因此就認為自己不孝。
儒家雖然處處拿禮法壓人,但還不至於因為髮型就要燒死一個人。
最多就是忍受一些流言蜚語。
可如果自己連這點非議都扛不住,又談何改變世界?
既然早晚都要和禮法做對,那就從現在,從髮型開始吧。
想到這裡,他心中豁然開朗,一股名為勇氣的東西生出:
“方兄說的好,是我太瞻前顧後了,剃髮當自我而始。”
方孝孺很是欣慰,大笑道:“我就知道景恪非怯懦之人。”
陳景恪也大笑道:“哈哈……就讓我們這兩個狂人,來一點點改變這個腐朽的世界吧。”
這一刻,兩人首次生出惺惺相惜之感。
之後陳景恪就找來理髮師,將自己的頭髮剃掉。
從西漢就有理髮這個行業了,宋朝時期已經形成了完整的行業準則。
永樂大典裡就有詳細的記載。
他並沒有給自己理成光頭,而是剪成了前世較為常見的寸頭。
本來他想弄毛寸的,但沒有相應的工具,即便有他指點,理髮師也弄不出來。
剪髮的過程中,從頭上抓到了七八隻蝨子。
剪好後,陳景恪頓覺頭皮清爽了許多。
方孝孺左看看右看看,說道:
“不錯,看上去清爽多了,也更加的有精神……給我也來一個一模一樣的。”
理髮師也沒說啥,一個是剪兩個也是剪,只要你們付錢,讓怎麼剪都行。
很快方孝孺也變成了寸頭。
然後兩人就頂著寸頭,在工地上到處參觀起來。
他們怪異的模樣,引起了很多人的圍觀。
當確定其中之一就是神醫陳景恪的時候,都非常驚訝,紛紛詢問頭髮哪去了?
莫非陳神醫看破紅塵,準備出家了?
陳景恪就很有耐心的,將緣由告訴他們。
但結果正如他所想,大家都有點無法接受。
此事很快就傳開了,越來越多的人參與討論。
但基本都無法接受。
李祺第一個找過來的:“陳伴讀,你……你……何需如此啊。”
陳景恪說道:“李都尉,事情的緣由你也知道,我就不多做解釋了。”
“作為病氣論的提出者,若我都不敢去做,又如何要求別人去做。”
李祺說道:“那也沒必要將頭髮剃掉了,勤洗頭不也一樣有效果嗎。”
陳景恪指了指工地上工作的役夫:
“他們能勤洗頭嗎?天下萬民,又有幾個有條件勤洗頭的?”
“夏天還好,冬日呢?”
“李都尉的好意我心領了,但有些事情必須有人站出來才行。”
李祺終於不再勸說,但他依然無法認同陳景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