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永除草原之患?(六百月票加更)
見月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4章 永除草原之患?(六百月票加更),大明從挽救嫡長孫開始,見月明,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說的是,前世朱元璋設計的南京故宮,影響了後世明清兩朝的宮廷建築。
這一世,朱標也沒能擺脫老朱的影響。
洛陽宮在總體上和應天皇城相似,只是細節上略有不同。
對於皇城設計,陳景恪能插手的不多,他只提出了一個創意。
地龍。
也是暖氣管道。
北方的冬天可是很冷的,沒這玩意兒日子不好過。
古代沒有加壓泵,沒辦法弄出覆蓋整個皇城的暖氣系統。
不過問題不大,可以分開設計,每一座宮殿都有一套獨立的暖氣系統。
新都的建設,可不只是皇城本身,還包括周圍的關隘。
洛陽周圍是有天險的,但因為地位下降,這些關隘大多都棄置不用了。
現在也要全部重新修築,並且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強化。
還有糧倉,作為京都必須儲備有足夠的糧食。
糧倉選址建設也非常重要。
朱標僅僅是介紹,就用了將近一個時辰的時間。
可以想象涉及到的環節有多少。
反過來說,這座新都城的設計堪稱完美。
朱元璋大為滿意,當即就拍板,開建。
也就在這時,陳景恪拿出了一樣‘黑科技’。
混凝土,俗稱水泥。
儘管早就知道他手裡還有寶貝,可當聽到水泥這種東西時,朱元璋還是忍不住感到震驚:
“你是說,用粘土、鐵礦石、石灰石、石膏,磨成粉摻在一起,加水就能凝固成石頭一樣?”
陳景恪完全能理解他的心情,這玩意兒堪稱戰爭利器。
平地造一座堅城,能直接改變戰爭態勢。
“用瓷器陶器的碎片、礦渣也可以,只要比例對,加水攪拌就能凝固成石頭。”
“如果加適量的沙子和碎石子,效果會更好。”
朱元璋什麼都沒說,立即找人弄來所需之物,在皇宮內親自做了試驗。
幾天後,看著凝固成一團的水泥疙瘩,朱元璋激動不已。
抽出佩劍重重砍了一劍,‘咔’碎屑四濺。
“不如石頭硬,但也不遑多讓。”
“好,這混凝土實乃國之利器也。”
朱標也非常高興:“有了此物,修建新都的成本就能降低好幾成,速度也能加快數倍。”
“景恪又立一大功矣。”
朱元璋點點頭,然後不滿的道:“你別誇他,這小子藏了一肚子好東西,磨磨唧唧的不肯拿出來。”
“還大功,咱都恨不得打他一頓。”
陳景恪嘿嘿一笑,並沒有將這話當真。
老朱這個人,有時候很傲嬌,明明想夸人非要反著說。
“混凝土抗拉抗彎性比較差,澆築時可以在裡面加入竹筋,以增加韌性。”
竹筋的效果也是非常好的。
前世有一座大樓,就是用竹子為筋,歷經百年而不倒。
最後還是因為年代太久遠,才被拆掉了。
拆掉後露出來的竹條,依然保持著足夠的韌性。
明朝的建築普遍不高,城牆也就十米出頭,用竹筋完全沒有問題。
這時,朱雄英圍著那個水泥疙瘩轉了好幾圈,然後摸著下巴說道:
“用這玩意兒在草原上修幾座城池,北元人還不哭死。”
朱元璋大笑道:“哈哈,不愧是咱的乖孫,和咱想到一塊去了。”
“現在北元人也學聰明瞭,咱們大軍出擊,他們就遷走避而不戰。”
“如果大軍太過深入,他們就派兵襲擾糧道。”
“等咱們大軍撤退,他們就趕著牛羊回來繼續生活。”
“最後的結果,往往是咱們空耗人力物力,卻毫無所獲。”
“有了城池就不一樣了,咱們的大軍可以和釘子一樣釘在當地。”
“咱倒要看看,他們準備如何破這一局。”
朱標也很贊同,說道:“有了此法,處處都是天險啊。”
“只是可惜,混凝土的生產方法沒有辦法保密,容易為敵人獲取。”
陳景恪笑道:“殿下無需擔心,水泥只是死物罷了,在會用的人手裡才能發揮最大的作用。”
“況且,我大明軍隊縱橫天下,堅城要塞都不知道攻下來了多少座,再多幾座又能如何。”
朱標失笑道:“確實如此,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