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福報?剝削!
見月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6章 福報?剝削!,大明從挽救嫡長孫開始,見月明,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意染病。
畢竟生病還是很難受的,而且還有一定的風險。
能正常休息,誰也不想將自己搞成病秧子。
安置病人的村子,一天比一天空。
提出讓大家輪休的陳景恪,自然成了所有人的大恩人。
再加上他神醫的身份,更是天然受到好評。
而且他一來就將傷寒給控制住了……別管真實情況是什麼樣子的,大家心裡都覺得,他這個神醫名副其實。
所以,他才來幾天時間,就獲得了役夫們發自內心的尊敬。
李祺對陳景恪已經是心服口服。
之前李善長給他說過一些事情,他心中還是有些懷疑的。
但經此一事,他再無懷疑。
之後就利用這次難得的機會,和陳景恪搞好關係。
陳景恪自然不會拒絕他的善意。
雖然老李肯定是要退的,但會有一個體面的退場。
而李祺作為駙馬,上輩子都沒受到牽連,這輩子被牽連的可能性就更小了。
關鍵是,李祺這個人確實很務實。
作為黃河改道名義上的總負責人,他竟真的一點都沒插手技術方面的事情。
全權交給了白英負責。
而他自己,將組織管理工作做的井井有條。
只看他頭髮上的那些蝨卵就知道,定然是深入一線工作的。
這樣的人,確實值得深交。
以後大明要進行的大工程會很多,也需要這樣負責任的官吏。
所以兩人的關係增進很快。
陳景恪也詳細瞭解了黃河修築情況。
總的來說分為兩段,一段是河南境內,一段是山東境內。
山東那邊屬於下段,當地百姓自發去修河堤,進度非常快,已經臨近完成。
河南境內屬於上段,更加的重要,所以由白英親自帶隊修築。
相對來說,河南百姓對黃河改道就沒有那麼熱衷了。
畢竟就算不改道,黃河也照樣從河南境內過。
只是從原本的東西走向,變成了南北走向而已。
所以才會出現故意染病之事。
但不管怎麼說,這一段也基本快要修成,眼看著就可以和下段合攏了。
值得一提的,還是前段時間黃河決堤發洪水,白英冒險提前開閘放水。
他可不是瞎放水,而是做好了詳細計劃。
因為要搞束水攻沙,新河堤每隔一段距離,就設定了一個洩沙口,修建的有水閘。
洩沙口周圍的百姓,早就被遷走了,此時正好用洩沙口洩洪。
黃河水裹挾巨量泥沙,從一個個洩洪口排出,完美化解了洪水。
“洩沙口選擇的都是地勢低窪之處,黃河泥沙可以將這些地方淤平,稍加改造就是良田。”
“河南境內有幾處地方地勢低窪鹽鹼重,有水也長不好莊稼。”
“我特意在這些地方設定了洩沙口……既能抬高當地的地勢,又可以靠著充沛的水量,將鹽鹼壓下去。”
“我粗略計算過,這次黃河改道,僅僅是洩沙排沙,就能改造出十幾萬畝良田。”
“後續有了黃河水灌溉,會有更多下田變成良田。”
白英拿著一根木棍,在地上畫了一幅地圖,將新河道沿岸的洩沙區都圈了出來。
陳景恪不禁點點頭,其中有幾個區域,在前世確實曾經飽受鹽鹼之苦。
有些地區,還誕生過好些模範人物。
希望白英這一次能成功幫這些地方,擺脫鹽鹼之害。
說起鹽鹼地,陳景恪也是頭大,中國是世界上鹽鹼地最多的國家之一。
好像鹽鹼地的面積多達十五億畝,排在世界前三的。
當然,這也和國土面積遼闊有關。
可中國的耕地面積也才十九億畝。
按照比例來算,耕地和鹽鹼地的比例,達到了一點三比一。
屬實是有點高。
這十五億畝,要是有一半能改造成耕地,那將能養活多少人啊。
還好,前世我國的農業專家,在海水稻上取得了重大成就。
據說已經有上百萬畝鹽鹼地,被改造成農田,耕種海水稻。
只可惜,他是魂穿,沒能帶點稻種過來。
要不然,光憑海水稻稻種,他都能混個神農的頭銜。
接下來一段時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