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月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82章 什麼重要?,大明從挽救嫡長孫開始,見月明,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改姓這種事情,在普通人中間經常發生。

主人要求奴僕跟自己姓。

很多奴僕為了討好主人,也主動改姓。

大戶人家的家生子是哪來的?

都是父祖輩改姓,然後世世代代為奴,才成為家生子。

權貴豪強、讀書人就很重視姓氏嗎?

歷史上姓氏更換最頻繁的,恰恰是高門大戶。

有的是避禍,有的是跟隨的君主賜姓,有的是在某地定居而改姓。

理由有很多,但最終的結果都是改姓了。

姓氏,按照禮法來說,應該用生命去捍衛的東西。

可事實上,只是一個籌碼足夠,就可以隨意更換的東西。

陳景恪笑道:“所以,你懂了吧。”

“很多東西,其實並不重要。”

“是我們把它想象的很重要。”

“尤其是和利益、生命比起來,更是無足輕重。”

“頭髮很重要嗎?”

“和生命健康比起來,又有幾個人會在乎?”

“以前沒人剃髮,只是沒人告訴他們,長髮的危害。”

“現在,就由我們來告訴他們這一切。”

“他們自然會做出,對他們最有利的選擇。”

徐允恭重重點頭,說道:“我明白了,你果然從不打無準備的仗。”

“看似衝動,實則將一切都考慮進去了。”

陳景恪搖搖頭,嘆道:“其實這件事情,我也有失算的地方。”

他就將鼓動役夫剃髮,卻沒有想好後續保護措施的事情,說了一遍。

“應該先宣傳剃髮的好處,然後再找一些有身份有地位的人率先剃髮,從而帶動百姓剃髮。”

自上而下的改良叫變法,自下而上的改良叫革命,而革命就意味著流血犧牲。

“還好,方孝孺幫兜了底,否則恐會釀成無法挽回的惡果。”

徐允恭沒想到還有這樣的波折,心中不禁為他感到慶幸,對方孝孺也多了幾分好感。

“你吃虧在太年輕,沒有經驗。”

“經歷過此事,以後你做事就會更加周全。”

陳景恪點點頭,如果經歷過這件事情,還沒有任何成長。

那他也不用想別的了,一輩子躲在幕後當個幕僚吧。

不過宣揚剃髮,確實不是衝動為之,而是深思熟慮後的決定。

前世大家總是情不自禁的陷入誤區。

以為古人更重視禮法,不像現代人禮樂崩壞。

然而事實恰恰相反,古人比我們更加務實。

至於原因,老祖宗早就告訴我們了:

衣食足而知榮辱,倉廩實而知禮節。

吃飽穿暖,才能去追求禮節,才會去在乎榮辱。

古代人飯都吃不飽,拿什麼來重視禮節和榮辱?

還有一點,受教育開化之後,才能更清楚的明白很多道理。

就古代那種識字率,很多事情不提也罷。

尊古崇古思想,不只是古代人有。

現代人有時候也會下意識的,將古代想的很美好。

至於頭髮,在古代的地位確實被提的有點高。

根子還在《孝敬》上,一句:身體髮膚受之父母。

就奠定了它的地位。

曹操割發代首,鞏固了這個地位。

但將頭髮提高到民族特性高度,還是要等到明末清初。

滿清強迫漢人剃頭,以此作為征服奴役漢人的象徵。

大批的漢人,也將髮型視為捍衛漢人尊嚴,反抗滿清的象徵。

從此時起,頭髮才被賦予了更高的含義。

之後滿清朝廷繼續維護他們的辮子,又進一步強化了這個概念。

等到清朝末年,革命先輩將辮子視為落後、奴役、壓迫的象徵。

以割辮來表達自己驅逐韃虜,恢復中華的決心。

辮子又進一步被賦予了更高的含義。

但此時還是明初,頭髮只與傳統、孝道有關,還沒有被賦予那麼多意義。

孝道這一點,已經被陳景恪給攻破了。

因為古人也是理髮剃鬚的,再扯孝道就是打自己的臉。

至於傳統……王朝中後期這倆字確實能壓死人。

但現在是開國之初,是傳統最不重要的時候。

大一統王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