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皇權不下縣?
見月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8章 皇權不下縣?,大明從挽救嫡長孫開始,見月明,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開身。”
見他也支援,朱元璋非常的高興,說道:
“老四都跟著天德學習幾年了,就是頭豬,也該學會自己覓食了。”
“咱這就下旨,讓天德儘快回京。”
???
陳景恪和朱雄英面面相覷,老朱不對勁兒啊。
這麼說自己兒子的嗎?
這時,朱元璋又說道:“景恪,讓你猜對了,洛陽鄉下的那些士紳宗族,對我們安置軍戶之舉很是牴觸。”
“這才幾天,私下就已經發生了好幾次摩擦。”
陳景恪嘆道:“從唐朝開始,朝廷的勢力就很難深入縣以下區域了。”
“宋朝與其說是天子與士大夫共治天下,不如說是皇權和地方宗族共治天下。”
“如果不是經歷了元末亂世,士紳宗族的勢力會比現在更大。”
朱元璋眉頭緊皺,他很不喜歡這種局面,但又沒有什麼好的解決辦法。
朱雄英卻發現了這話裡的玄機,就問道:
“為何是從唐朝開始的?唐朝之前朝廷能管理到縣以下嗎?”
朱元璋愣了一下,是啊,為何會分成兩段?莫非唐朝之前不一樣?
陳景恪頷首道:“準確來說,是從貞觀時期,朝廷開始收縮在縣以下的權力。”
“等到唐中晚期,朝廷對縣以下的治理已經接近喪失。”
“到了宋朝建立,朝廷的勢力徹底退縮至縣一級。”
“縣之下,成了士紳宗族的天下。”
“雖說王安石採用了保甲法等制度,但也已經無力扭轉大局。”
朱元璋見他真的有研究,連忙問道:
“來,給咱仔細說說,到底是怎麼回事兒。”
“唐太宗也是一代明君,為何要做出如此不理智之事?”
朱雄英心道,熟悉的環節來了,陳老師課堂開課了。
陳景恪先是思考了一會兒,梳理整條知識線,然後才開口說道:
“咱們先說說唐朝之前,朝廷是如何管理縣以下百姓的。”
“其實很簡單,朝廷在鄉、亭一級設立了衙門,由中央任命官員擔任。”
“鄉嗇夫,就相當於是一鄉之長。十里為亭,設一亭長。”
“權力來自於誰,就聽誰的話。”
“不論是鄉嗇夫還是亭長,皆有朝廷任命,拿的是朝廷俸祿,升遷也由朝廷決定。”
“所以他們自然是聽從朝廷命令的。”
“他們的存在,可以有效的分宗族之權。”
當然,還有配套措施。
就以秦漢魏晉為例,鄉村幹部多的令人瞠目結舌。
鄉里的官吏包括鄉嗇夫、鄉佐、鄉三老、鄉幹、鄉司、遊徼、里正、里胥、裡尉、裡魁、裡治中、裡父老、裡祭酒、裡祭尊、里長史、社長、亭長、鼓史等。
還有鄰長、伍長這種村小組一級的幹部。
朱雄英聽的咋舌不已,這官吏也太多了吧。
朱元璋也聽的頭皮發麻:“竟然要養活如此多的官吏,百姓的日子有多苦,可想而知。”
陳景恪順著他的話說道:“唐太宗的想法一如陛下,他也認為如此多的官吏太過臃腫,就下令裁員。”
“但可惜的是,他裁錯了物件。”
“像是裡魁、裡治中、裡父老、裡祭酒、裡祭尊等,確實沒有什麼存在的必要。”
“但鄉嗇夫替朝廷掌管一鄉的政務,遊徼和裡尉負責鄉的治安和防盜,是很有必要存在的。”
“而且他們也相當於是朝廷的手臂,替朝廷管理一方。”
“唐太宗把他們也一起裁掉了,只保留了里長等小吏。”
“可惜這些小吏並不是朝廷任命的,而是地方推舉出來的。”
“士紳宗族會推舉誰,可想而知。”
“所以,從那時開始,朝廷就逐漸失去了對縣以下的掌控。”
朱元璋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似乎得到了什麼啟發。
朱雄英則是滿臉遺憾的道:“沒想到,英明如唐太宗,也會犯下這樣的錯誤。”
陳景恪搖搖頭道:“也不能全怪他,當時管理人口的方法很細緻。”
“就算他裁撤了這麼多官吏,在大唐前百年,都沒有出現什麼問題。”
“大唐朝廷依然能有效管控鄉村,真正出現問題,還要等到唐朝中晚期。”
朱雄英驚訝的道:“為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