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軍功爵制
見月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5章 軍功爵制,大明從挽救嫡長孫開始,見月明,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再說就算崩了也無所謂,不是還有募兵制在嗎。”
“最多就是軍隊戰鬥力低一點,不至於全部崩壞。”
“關鍵是,軍功爵制崩了之後,直接廢除就好了,不會變成毒瘤持續禍害國家。”
陳景恪不禁在心裡為朱雄英豎起了大拇指。
其實他想的是使用初唐的府募結合,以府兵為主,需要發動大型戰役的時候再招募募兵。
李世民徵高句麗就是這麼做的。
薛仁貴也是在這個時候,以募兵的方式加入唐軍序列,開啟了傳奇一生。
府兵制為何強大?
除了軍功爵制的激勵之外,還在於這是一場你情我願的公平交易。
朝廷明碼標價,用四百到五百畝地,買下你這個人的命。
入伍那天開始,土地劃到你的名下。
不用擔心死了就沒餉銀可拿,也不用擔心撫卹金被吞沒。
因為根本就沒有軍餉,死了也沒有撫卹金,甚至糧草裝備都需要自備。
一切都都含在了那四五百畝地裡。
當然,如果真戰死了,朝廷還是會象徵性的給一點的。
府兵沒有後顧之憂,作戰自然就勇猛,往往能以一敵十。
不過歷史已經證明,這套制度早晚都會崩潰。
土地兼併導致府兵失去土地,國土擴張之後人員得不到修整等等,都是崩潰的因素。
而這些東西,歷史已經證明沒有辦法阻止。
那麼在使用府兵制的時候,就必須要做好捨棄的準備。
而這,必然會造成一定的混亂和麻煩。
朱雄英的辦法確實更加的合適。
軍功爵制加募兵制,足以保證軍隊的戰鬥力。
等朝廷無力兌現軍功爵的時候。
直接廢除就行了,只保留募兵制,朝廷也不用再考慮設定新的軍制。
這個過渡更加的順滑,不會引起什麼動盪。
最多就是軍隊戰鬥力下滑。
朱元璋顯然也被說服了,不過並未直接表態,而是問道:
“景恪你怎麼看?”
陳景恪盛讚道:“太孫此法堪稱絕妙,軍功爵制只需要維持五十年,就足以讓大明掃平八方之敵。”
“之後就算軍功爵制崩壞,軍隊戰力下滑,守成還是能做到的。”
“若有名將誕生,靠募兵制一樣可以百戰百勝。”
這裡他並沒有說實話,準確說,他並沒有將真正的打算告訴朱元璋等人。
軍功爵制就是專為擴張而生的制度。
一旦大明推行這項制度,就猶如泥頭車剪斷了剎車線,再也停不下來。
不是摧毀自己,就是摧毀敵人。
而有陳景恪在……嘿嘿,全世界都將為之顫抖。
之前他還在考慮,如何調動軍方的積極性。
沒想到竟是朱雄英送上了一記最完美的助攻。
見他也沒有什麼意見,老朱終於拍板,道:
“好,就聽咱乖孫的,新軍制就是軍功爵加募兵制。”
“好耶。”朱雄英興奮的跳了起來。
這還是他第一次參與重大國策中來,還獲得了認可,自然高興。
朱標也很欣慰,不知不覺兒子竟然已經可以為他分憂了。
福清公主感覺自己的三觀再次被重新整理,如此重大的國策,竟然就這樣決定了?
而且還是才十歲的大侄子出的主意。
怎麼感覺有點兒戲啊。
她又想到了陳景恪,才十五歲就一手製定了,遷都、黃河改道等影響深遠的計劃。
一個十歲,一個十五歲,卻成了國策制定者。
應該是亙古未有之事了吧。
大明果然和歷朝歷代都不一樣啊。
難怪爹爹要讓他當太孫伴讀。
恐怕也只有他們兩個,才能有共同話題吧。
很快,朱標皺眉說道:“軍功爵制會提高軍人的地位,恐會引起讀書人的反對啊。”
“呵……”朱元璋嗤笑道:“他們能做什麼?”
陳景恪頷首道:“大明才只建國十七年,開國功勳大多都還健在。”
“讀書人那點耍嘴皮子的功夫,在他們手裡不堪一擊。”
“況且讓文武對立也符合國家的利益,就讓他們狠狠的打嘴仗去吧。”
朱元璋大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