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這畫面不對啊
見月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1章 這畫面不對啊,大明從挽救嫡長孫開始,見月明,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皇帝朱元璋和太子朱標主持,二十餘位文武重臣參加,此時大家正在討論的是應不應該遷都。
遷都歷來是大事,有人支援有人反對。
而且反對的不只是南方人,支援的也不全是北方人。
他們反對的理由也很充分,大明京畿放在應天已經十七年,事實證明沒有任何問題。
且北方貧瘠,京城放在洛陽,還需要從南方調運糧草物資。
遷都就是勞民傷財,沒有任何意義啊。
發現反對的人竟比想象中還要多,更加堅定了朱元璋遷都的決心。
才立國十七年,這些人就已經習慣了京畿在應天,再過幾年阻力只會更大。
不過還好,李善長等開國功勳都還比較清醒,是支援遷都的。
有他們支援,還能壓住保守派。
人群的末尾,白英如局外人一般,看著激烈討論的群臣。
事實上,在這件事情上,他確實是局外人。
一開始討論的話題是黃河改道之事,本以為說服群臣會很困難。
為此,他準備了許多東西,將各種資料倒背如流。
然而,事情的發展完全出乎他的意料。
當他提出黃河應該改道的時候,沒有任何人反對。
他還以為群臣比較謹慎,不想輕易發言。
心中還感慨,果然不愧是中樞大佬,就是穩重。
等拿出具體的改道方案,本以為會有人反對了吧?
確實有人提意見,問他如果改道失敗怎麼辦?有沒有相應的補救措施。
他本以為質疑來了,就拿出了自己的補救方案。
只是剛講了大概,還沒等他深入,群臣就一致表示:
方案完善,可行,透過,就這麼辦了。
這下將他給整懵了。
什麼意思?質疑呢?反對聲音呢?
這麼大的事兒,不應該經過一輪又一輪激烈討論,才最終確定嗎?
怎麼就問了幾個問題,就全員透過了?
合著我那麼多資料,全都白準備了?
關鍵是,這也太兒戲了吧?
更讓他感到不敢置信的是,皇帝準備讓他當水部主事,負責黃河改道工作。
這可是正兒八經的正六品要職,從一介白身,直接提拔成正六品。
他都不知道這屬於連升多少級了。
本以為群臣會反對。
確實有人反對,但不是嫌官職太高,而是覺得太低了。
黃河改道這麼大的事兒,哪是一個水部主事能管的來的。
至少也應該給一個員外郎。
這可是從五品高官。
別看一個是正六品,一個是從五品,好像就差了一級。
實際上兩者天差地別。
六品依然屬於低階官員行列,五品則邁入了中高階行列。
看似一小步,實則是一道巨大的門檻。
大多數官吏,一輩子都被擋在這道門檻之外。
現在這群大佬竟然主動打破規則,要讓他一步登天,成為從五品的高官。
還要將黃河改道這麼大的事情交給他。
這太兒戲了吧?
莫非平時這些大佬,就是這麼決定國家大事的?
很快他就發現,並不是。
這群人不正在為,應不應該遷都打嘴仗的嗎。
這才是他想象中的畫面啊。
可為何黃河改道這麼大的事情,就這麼輕易透過了?
還是說,他們根本就不重視此事?
可這不可能啊,治黃向來是朝廷的頭等大事。
如果不重視,自己怎麼會出現在這裡,又怎麼會突然就變成從五品水部郎中?
從震驚中清醒過來,他終於想通了一切。
其實大家心裡,早就預設黃河改道之事,只是需要一個人站出來扛事兒。
他恰好站了出來,還拿出了具體的實施方案。
關鍵是,他能出現在這裡,就代表著皇帝已經同意。
那他們又何必做那個惡人呢?
順水推舟,將這個沒人敢碰的髒活累活,甩到他頭上。
失敗了,責任是他白英的。
成功了,功勞大家分。
想通了這一切,他心中不禁苦笑。
果然,能在位列中樞的大佬,沒有一個是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