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月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2章 兩個億啊兩個億,大明從挽救嫡長孫開始,見月明,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陷的人很多,也有人指出過。

只是朱元璋的性格自然選擇無視,後來也就沒什麼人說了。

就見朱允炆都知道軍戶制不可長久。

他當皇帝沒幾天,就下旨逐步放還軍戶為民籍。

這其實是個善政。

然而,這貨一貫不靠譜的地方來了。

他沒有想辦法安置這些軍戶。

只是告訴他們,你們現在是民籍了,想幹啥就幹啥去吧。

這操作,朱老四恨不得跪地感謝。

等朱棣打過來的時候,這些失業的軍戶會做啥,就不用多說了。

言歸正傳。

不管怎麼說,抽調二十萬軍戶修新都的事情,就此敲定。

關於黃河改道,這事兒就真不能動用軍戶了。

從修河開始的造反事件有多少,就不用多說了。

“石人一隻眼”可才過去沒多久呢。

打死朱元璋,都不敢用軍戶去修河。

不過問題也不大,就近徵用徭役就可以了。

河南山東兩地的百姓,都希望黃河迴歸故道,讓他們去修黃河,也不容易激起民怨。

而且修黃河這事兒,朱元璋交給了一個誰都想不到的人。

李祺。

李善長的長子,朱元璋長女臨安公主的駙馬。

此人也深受器重,經常代替老朱巡視地方。

每逢災害,老朱都會派他前去賑濟,都完成的很漂亮。

這次讓他負責黃河改道之事,可以說是非常信任了,也是準備重用的他的表現。

嗯,他負責的是行政管理方面,白英負責的是技術方面。

李善長自然很激動,連忙出列謝恩。

如此一番操作下來,兩件事情就都確定了下來。

小會議結束,朱元璋就得到訊息,陳景恪回宮了,正在坤寧宮陪皇后說話。

他本來想過去交代一些事情。

但想了想還是沒有去,他相信馬皇后會將一切都說清楚的。

且說在出宮的路上,群臣也一直在討論遷都和軍改民的事情。

最終也沒得出什麼有用的結果。

倒不是他們笨,什麼都看不出來。

而是大家都長了八百個心眼,誰都不肯說實話,只想著從別人嘴裡套話。

最後套來套去,全都是廢話。

李善長根本就沒有停留,徑直出宮回到家中,讓人把李祺叫了過來。

李祺知道自家老爺子去參加小會議了,剛回來就這麼著急見自己,肯定有大事。

也放下手中的事情,第一時間趕了過來。

“爹,發生什麼事情了嗎?”

“坐。”

李善長並沒有直接說,讓他負責修黃河之事,而是先問道:

“伱對黃河改道之事,有何看法?”

李祺搖頭道:“我能有什麼看法,這種大事也不是我能參與的。”

“不過聽說殿下回京,還帶了一個治水的大才回來。”

“這幾天,陛下連續召見此人,想來是支援改道的。”

“莫非今日陛下召您去宮裡,就是為了商議此事?”

李善長頷首道:“就在方才,陛下已經同意了改道方案,不日就將行動。”

李祺表情倒是沒有太大變化,只是道:“討論了這麼久,總算是有了結果。”

“希望這次改道,能如所想的那般有效。”

李善長依然沒有直接對他說出實情,而是道:

“陛下還確定了遷都之事。”

“遷都?”李祺驚訝的道:“這麼快就確定了,長安還是洛陽?”

這下輪到李善長有些詫異了:“你怎麼知道是這兩個地方?”

李祺理所當然的道:“殿下這次離京一年,有一半時間都花在了長安和洛陽。”

“他剛回來陛下就確定要遷都,說明太子到這兩處,就是為了考察哪裡更適合作為都城所在。”

李善長心下高興不已,又問道:“那你猜猜,陛下將新都放在了何地。”

李祺思索片刻,就肯定的道:“洛陽。”

李善長更是高興:“為何?”

李祺說道:“殿下先去的長安,若是對此地滿意,就不會在洛陽停留那麼久了。”

李善長欣慰的大笑道:“哈哈,好,不錯,不愧是我李善長的兒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