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月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0章 你就這麼想喊我姑父?,大明從挽救嫡長孫開始,見月明,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孺說道:“葉雲流比他曾祖父有氣節,若有我教導,未來成就定然在葉四梅之上。”

“葉四梅還算聰明,知道自己教就是毀了這孩子,才求到了我頭上。”

陳景恪也不禁好奇,葉雲流到底做了什麼,讓方孝孺給予如此高的評價?

方孝孺也沒有隱瞞,就將事情大致講了一下。

“得知要與你爭奪太孫伴讀的位置,他就備受良心譴責……”

“最後他鼓起勇氣,明確表示拒絕做忘恩負義之人。”

“葉四梅見事不可為,也就順水推舟放棄了。”

“算他葉四梅運氣好,有個明事理的後人。”

“否則定然身敗名裂,晚節不保。”

如果他是當官的,搞背刺很正常。

只要以後能當一個能吏,大家提起他也會給予中肯評價。

可葉兌立足天下,靠的是一身學問和名氣。

一旦氣節沾染了汙點,哪怕只是一點點,也會導致嚴重後果。

還好此事並沒有鬧起來,否則他早就狼狽離場了。

也不知道是該說他老糊塗了,還是說他利令智昏。

陳景恪嘆道:“他應該快離京返鄉了。”

方孝孺說道:“陛下怎麼可能會讓人品有虧的人,來教導太孫。”

“若他識趣,就及早請辭,還能保留最後一點顏面。”

陳景恪惋惜的道:“一代名士,可惜了。”

兩人又聊了一會兒,就各自離開。

陳景恪回家和父母說了一聲,就去了皇宮。

本來想先去找老朱銷假的,結果他正在和一些重臣開會,就先回了自己的住所。

讓他意外的是,朱雄英竟然也在:

“今天大本堂沒有開課嗎?”

朱雄英翻了個白眼,道:“都幾天了,我還以為你也準備辭了伴讀職務呢?”

陳景恪心中一動,道:“有人辭官了,不會是葉先生吧?”

朱雄英說道:“對,就是他。既然你能猜到是他,那原因也不用我說了吧。”

陳景恪意外的道:“我只是沒想到,他的動作會這麼快。陛下那邊怎麼說的?”

朱雄英說道:“皇爺爺還能說什麼,自然是挽留再三,然後準了。”

陳景恪頓了一下,說道:“我是問你大本堂這邊,陛下準備找誰當先生?”

朱雄英說道:“哦,你說這個啊。皇爺爺準備找幾個名氣小,但有學問的儒生來這裡教書。”

“皇爺爺認為大本堂佔用時間太多,耽誤我學習其他東西。”

“只是葉先生名氣大,他也不好多說什麼。”

“現在換成名氣小的先生,皇爺爺就可以將課程壓縮。”

“我就能抽出更多時間,去做別的事情了。”

所謂別的事情,其中之一就是跟著陳景恪學習。

葉兌的離開除了他自己品行有愧,還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陳景恪。

陳景恪已經證明了自己的實力,太孫跟著他學習,比跟著別的大儒,能學到更多的東西。

大本堂緊張的課程,反而壓縮了太孫跟他學習的時間。

但大本堂是不可能取消的,這裡是用來告訴天下讀書人,太孫有在學習聖賢書。

以此來收買讀書人的心。

而且,聖賢書也不是沒用,還是需要學一學的。

但葉兌名氣太大,在教學時話語權也非常大。

很多時候,在課程的設定上,老朱都要聽他的。

最好的辦法,是換一個名氣比較小的老師。

或者找好幾個老師,每個老師教授一門課。

老師越多,話語權就越小。

到時候朱元璋就可以壓縮大本堂的課程,將更多時間抽出來,讓朱雄英跟著陳景恪學習。

但在外人看來,朱元璋一次找了這麼多老師,說明皇帝對儒學重視啊。

所以,不論葉兌怎麼做,這個位置他都坐不久了。

有朱雄英的提醒,陳景恪很容易就想到了這些。

如果葉兌沒有試圖爭搶太孫伴讀的位置,他會覺得有點愧對這位老人家。

畢竟自己搶了他的飯碗。

但現在……他要感謝葉兌,謝謝你替我消除了負面情緒。

所以您老人家一路走好。

這時朱雄英斜睨了他一眼:“有件事情我倒要問問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