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月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7章 打交趾?,大明從挽救嫡長孫開始,見月明,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可能免的。

有明一朝,從來沒有給某個群體免過稅。

包括士紳、官吏、權貴階層,都要繳納賦稅。

朝廷給他們的特權,只有免除徭役。

士紳免稅那是滿清為了收買讀書人,搞出來的玩意兒。

大明後來收不上來稅,是因為士紳宗族階級偷稅漏稅。

所以,聽到這些蠻夷竟然要求免除人丁稅。

雖然只是暫時免除,在場的官吏還是紛紛皺眉,然後將目光看向朱雄英。

此事只有他能做主,別說江西本地官吏,就連朱棡都沒那個權力。

在眾人的注視下,朱雄英笑道:“免除兩年哪夠,要免就多免幾年。”

“我決定,今日在場的十三家部落,免除十年丁稅。”

“另,昭告天下,凡今年入籍的蠻夷部落,皆可免五年丁稅。”

“但只有今年入籍者才可以享受,錯過今年將不能享受免稅政策。”

那些部落首領大喜,紛紛跪拜道:

“太孫仁慈。”

江西地方官吏雖然覺得十年有點多,但也並未反對。

朱雄英的意思他們都懂,就是表彰作為表率的十三家部落。

同時用五年免丁稅,吸引更多的部落入籍。

如果真的能成,倒也不失為一條良法。

只有陳景恪心中暗笑不已,朱雄英這真是陰險啊。

真想知道,明年攤丁入畝政策公佈,這些人是什麼表情。

基本條件談攏,剩下的事情就簡單了。

朱雄英起身離開。

自有專門的官吏,和十三部商談具體入籍事宜。

很快,朝廷和十三家部落的入籍協議,就公佈天下。

大明的百姓倒是沒說什麼,蠻夷入籍和他們並無利害關係。

分給蠻夷的土地,也是掌握在朝廷手裡的荒地,不損害誰的利益。

反而是安撫住蠻夷,有助於穩定地方治安,大家的安全都有了保障。

但對蠻夷部落來說,這份協議帶來的影響就太大了。

朝廷給出的條件竟然如此優渥?

除了派遣宣政使主管教化,就不再幹涉部落內政?

還分地?允許貿易?

還能免丁稅?

一提起免丁稅之事,不少土蠻部落的首領,就懊悔的捶胸頓足。

早知道有這樣的好事,上次巴優帶人過來的時候,我就應該答應了。

現在好了,人家免十年,我現在入籍只能免五年。

五年,那可是五年的丁稅啊。

然後,更多的部落開始主動下山,找到當地衙門要求入籍。

十年免丁稅趕不上了,五年的不能再錯過了。

而且朝廷手裡肥沃的土地有限,先到的肯定能分到好的,後到的只能要別人撿剩下的。

江西可不只是有土蠻,而是有幾十個不同的部族生活在這裡。

其他部族一看也坐不住了,紛紛到衙門去打聽情況。

我們也要擁有和土蠻一樣的待遇。

然後他們也成功入籍。

江西大地上,颳起了入籍風,各級衙門忙的可謂是腳不沾地。

還好朱元璋早有準備,提前派來了大批官吏負責此事。

有了這批生力軍的加入,入籍工作緊張而有條不紊的進行著。

這股風很快就刮遍了整個南方,福建、湖廣、廣東、廣西等地的蠻夷部落。

在確定事情的真假後,也紛紛要求入籍。

套用一句俗話就是,現在形勢一片大好。

第一次主持政務,進展就如此順利,朱雄英自然非常開心。

不過他並沒有得意忘形,看著手中的奏報,他嘆道:

“要求入籍的,基本都是中小型部落,大型部落至今沒有動靜。”

陳景恪點頭道:“很正常,部落大實力強,部落首領的野心就大。”

“比起入籍大明帶來的好處,他們更喜歡當土皇帝。”

朱雄英氣惱的道:“真恨不得率軍將他們全都滅了。”

陳景恪安慰道:“很多時候,正確的策略比刀兵更好用。”

朱雄英說道:“我就知道你有辦法,快說該怎麼辦,我一定要出這口惡氣。”

陳景恪說道:“什麼都不用做,二十年後這些大部落會主動出山投降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之說書先生

漂漂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