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無名宰相
見月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61章 無名宰相,大明從挽救嫡長孫開始,見月明,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淡馬錫就是大明打造的商業之城,旨在推動、管理藩屬國之間的正常貿易,從而實現寶鈔的流通。”
朱楨由衷的道:“太孫英明,我一定會配合淡馬錫的工作,同時監視好他們。”
接著陳景恪給他講了一些淡馬錫的規章制度,讓他心中有個譜。
聽完之後朱楨再次感到震驚。
本來他以為商業之城只是個比喻,沒想到竟然真的要圍繞商業來打造。
所以得規章制度,都只有一個目的,打造一個良好的商業秩序。
這完全超出了他的認知,以至於產生了質疑:
“這……將商賈之道的地位提到如此之高,太過驚世駭俗了。”
陳景恪嚴肅的道:“大明面臨的也同樣是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必須要敢於跳出前人的窠臼,走出一條適合我們的道路。”
“否則,我大明要如何統治這廣闊的疆域。”
朱楨說道:“新宗藩體系就挺好的啊,為何還要多此一舉呢?”
陳景恪說道:“然後呢,重蹈商周覆轍?”
朱楨自然明白是什麼意思,用單純的宗藩關係來約束,恐怕早晚會演變成商周那種情況。
諸侯王做大,最終取代宗主國。
如果他還是一名普通的藩王,肯定會說:能有七八百年國祚,還有什麼不滿足的呢?
可現在他是一名諸侯王,再說這話就不合適了。
但他臉上依然寫滿了不理解。
用商賈之道,就能維繫好宗藩關係了?
重視商賈,乃取禍之道啊。
陳景恪也知道他的想法,但真的無法給他解釋其中的緣由。
總不能將帝國計劃告訴他吧?
況且,以他接受的教育,也無法理解帝國計劃。
就算理解了,也同樣無法接受用商業為紐帶來實現這個計劃。
正如老朱也同樣無法理解,但朱標和朱雄英能理解,他還是同意了。
無法解釋的情況,乾脆就不解釋,陳景恪用了最簡單的辦法來回答他:
“所以才需要你這位大明的親王,盯緊淡馬錫。”
“一旦這裡出現失控的情況,大明可以將這裡徹底推平,一切從頭再來。”
“這也是為何將商業之城選在淡馬錫的原因。”
“遠離大明本土,出現任何問題,都不會波及到大明。”
“只要大明本土不出問題,一切都可以重來。”
朱楨這才勉強接受了這個說法:“試一下也好,如果能成那再好不過,如果不成……”
他已經做好了隨時摧毀淡馬錫的準備。
作為大明的親王,他不可能坐視任何事情威脅大明本土。
之後陳景恪又告訴了他,哪些地方需要他配合,哪些地方是他重點監視的。
整個談下來,時間已經過去了大半天。
朱楨對自己的任務,有了一個大致的認識。
接下來幾天,他又幾次找到陳景恪,詢問一下了解不通透的地方。
有時候會說一些自己的想法。
透過交談,他對如何建設一個楚國,也有了大致的想法。
之後他又去和傅安等人見了一面,表面上大家自然很客氣。
一開始傅安等人還很是擔心,楚王高高在上,會不會不待見他們,以後工作上會不會給他們製造麻煩。
一番交談下來,發現朱楨雖然不算謙虛,但對他們還算客氣,也表示以後會配合淡馬錫的工作。
這讓幾人都稍稍放下了心。
很快洪武二十年走完,大明迎來了洪武二十一年。
對於大明來說,今年可謂是收穫滿滿的一年。
朝廷上下都很高興,年過的自然也就開心。
各藩屬國也都派出了使節團,前來朝覲天子。
比起盛唐的萬國來朝差了很多,至少草原和西域沒有來人。
但南洋諸國、遼東各勢力、西康也來了三個部族代表,總共國家起來近二十個國家和勢力。
規模也已經不小了。
朱元璋雖然不好虛名,但也非常的開心。
高興之餘,就難得的給群臣放了個小長假。
在別的朝代很正常的事情,卻讓文武群臣無不感激涕零。
但在高興之餘,也有一點小小的不和諧。
這個不和諧是來自於陳景恪家庭內部的事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