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得償所願
見月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56章 得償所願,大明從挽救嫡長孫開始,見月明,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朱元璋祖孫三人都面色凝重。
他們並沒有懷疑陳景恪的話,火繩銃、燧發銃已經證明了他的能力。
定裝金屬彈和機關銃的原理,他們也能聽得懂。
至於蒸汽機……溫差發動機都能有,現在再出現一個蒸汽發動機也不是不可能。
如果極西諸國真的將這些東西研究出來……
蒸汽機驅動的戰艦、戰車,各種先進的火銃火炮機關銃……
面對這樣的鋼鐵洪流,大明幾無還手的餘地。
這時,他們不禁浮想起陳景恪方才講的話:
國家是一定區域內的人群,為了應對自然環境和同類競爭形成的組織。
朱雄英嘆道:“當年我們的祖先面對著重重競爭,今日的我們也是一樣啊。”
陳景恪說道:“大明面對的競爭,比歷朝歷代都更加嚴峻。”
“在同類競爭中,我們面臨著極西諸國的追趕。”
“在自然環境方面,我們即將面臨小冰河期。”
“還要面對晉陝高原、河套平原,大面積荒漠化的極端惡劣局面。”
“所以,留給大明的時間也不多了,我們必須要儘快提高生產力。”
“以應對可能到來的外敵,和必然會到來的惡劣天氣。”
朱雄英已經徹底被說服,朱標也有些意動。
但朱元璋卻依然面帶疑慮,放縱百姓自由,與他的認知完全相反。
即便知道陳景恪的話是對的,可還是難以做出決定。
陳景恪也知道他在擔心什麼,進一步解釋:
“陛下,百姓逐步獲得人權和朝廷中央集權,兩件事情並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促進的結果。”
朱元璋大為意外:“哦,怎麼說?”
陳景恪說道:“先秦時期,天子與諸侯王與貴族共治天下。”
“天子並不直接管理百姓,而是由貴族代為管理。”
“百姓向貴族效忠並交稅,貴族再將稅收按照比例上交天子。”
“有句話說的好,誰掌握了人,誰就掌握了權力。”
“當時的百姓掌握在貴族手裡,所以他們可以和中央相抗衡。”
“後來隨著生產力的發展,更多糧食被生產出來,養活了更多的人口。”
“更多的人口,開墾出了更多的土地。”
“中央將這些多餘出來的人口和土地,直接納入自己的管理體系,不再交給貴族代為管理。”
“說白了,中央繞過貴族,直接掌握了人口。”
“這也就意味著,中央權力的增強。”
“但中央要如何管理這些百姓呢?於是編戶齊民制度就出現了。”
“以前沒有戶籍、沒有姓名,什麼都沒有的最底層百姓,第一次獲得了官面上的身份。”
“朝廷既然將他們納為‘民’的範疇,自然要在法律上給予他們相應的權力和義務。”
“從這時候起,百姓成為了真正的‘百姓’,初步獲得了作為人最基本的權利。”
“這也為秦國後續改革,並推行軍功爵制,奠定了基礎。”
“到了兩漢隋唐時期,世家豪強力量強大,他們圈養了無數的百姓。”
“糜竺嫁妹的時候,陪嫁的奴僕就有三千。”
“他還只是商人,真正的世家豪強掌握的人口只會更多。”
“兩晉時期可以說是世家政治的巔峰,每一家士族都圈養著數以十萬計的百姓。”
“祖逖在沒有東晉朝廷支援的情況下北伐,靠的就是家族底蘊。”
“他從家族圈養的百姓裡,抽調數千青壯作為班底,才有了北伐的壯舉。”
“被士族圈養的百姓就是士族的奴僕,生生世世無法脫離。”
“而掌握著人口計程車族,又可以反過來威脅朝廷……”
“隋文帝雄才大略,知道這種情況的弊端,就立法將士族藏匿的人口收歸國有……”
“但他依然沒有解決最根本的問題,奴籍。”
“這個問題在唐朝依然普遍存在,良籍才是歸屬國家管理的百姓,賤籍預設是世家的奴僕。”
“到了宋朝,這個問題才得到徹底解決。”
“宋朝廢除了良籍和賤籍制度,採用了城郭戶和鄉村戶兩種制度。”
“但不論是城郭戶還是鄉村戶,都是直接歸屬朝廷管轄的‘民’,擁有法律賦予的權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