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月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56章 得償所願,大明從挽救嫡長孫開始,見月明,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官宦大戶人家僱傭奴僕,也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蓄奴,而是簽訂契約的僱工。”

“契約結束,僱傭關係也就結束了,奴僕就可以恢復自由。”

“而直接掌握了所有百姓的宋朝朝廷,再一次完成了中央權力的增強。”

陳景恪略微喘了口氣,才繼續說道:

“先秦時期,天子和百姓攜手,與貴族相爭。”

“天子的權威進一步增強,百姓獲得了一定的權利。”

“兩漢隋唐時期,天子和百姓攜手,與世家豪強相爭。”

“天子權威再次增強,百姓獲得了更多的權利。”

“到了宋朝時期,貴族、世家豪強全部消失,朝廷在名義上掌握了所有的人口。”

“天子權威達到歷史新高,而百姓也終於成為法律中承認的‘民’。”

“所以,中央集權促進了人權的發展,而人權的完善又反過來強化了中央集權。”

朱元璋都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

說白了,天子拉攏百姓鬥敗了貴族、豪強,百姓向天子效忠換取了人權。

這個交換非常的合理。

從這個角度來看,中央集權和人權的發展,確實是相輔相成的。

這時,朱標突然說道:“天子當代天行道。”

朱元璋先是一愣,然後反應過來他說的是什麼意思。

道德經裡有一句話: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以奉有餘。

陳景恪曾經以另外一個角度解釋過:

權貴官僚行人道,掠奪百姓財富壯大自身,最終導致國家崩潰。

朝廷應該代天行道,限制富人的財富,問富人多收稅,然後用這些稅去補貼百姓。

還說什麼,朝廷和百姓的利益是一致的云云。

想到這裡,朱元璋嘆道:“以前咱對你‘代天行道’的理論,始終無法認同,今日才明白其中深意。”

“天子的責任是國泰民安,百姓的祈求也是國泰民安。”

“只有天子和百姓齊心,才能對抗權貴官僚實現國泰民安。”

陳景恪也有些意外,他都快把這一茬給忘了。

沒想到,幾年前隨口忽悠老朱的話,竟然在這個時候照應上了。

完全可以說是意外之喜了。

“陛下英明,百姓的力量強大又弱小。”

“強大之處在於,一旦凝聚在一處,可改天換地。”

“弱小之處在於,大多數時候他們就是一盤散沙。”

“天子擁有大義名分,天然可以凝聚萬民之力。”

“只有天子和萬民齊心,才能實現國泰民安的宏願。”

“但是有些人始終不明白這個道理,比如宋朝皇室。”

“世家消失後,官僚士紳群體應運而生,他們代替天子牧守一方。”

“然而這個群體慢慢的又步上了前輩的後塵,上欺君下壓民。”

“宋室竟然不想著和百姓一起,限制官僚士紳的權力,竟然要與士大夫共治天下。”

“結果大家都看到了,宋朝立國短短几十年,土地兼併就超過了前朝一百多年曆史。”

“士大夫佔有國家大多數的土地,逼迫的百姓流離失所。”

“為了解決流民問題,宋朝君臣又釀出了冗兵的惡果,最終為宋朝滅亡埋下了禍根。”

朱元璋點點頭,說道:“宋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確非明智之舉。”

朱標插話道:“雖然人權日漸完善,但對百姓的解綁也不是隨意進行的,而是以對中央集權有利的方式進行。”

“宋朝時期雖然人口流動頻繁,但朝廷也一直在遏制這種行為。”

“大明就算是要為百姓減輕負擔,也不能隨意而行。”

陳景恪心中一喜,你這樣想就說明已經接受人權這個概念了,面上卻不動聲色的道:

“這是必然的,無限制的自由反而會導致國家的混亂。”

“大明也不可能給予百姓隨意流動的自由,但也不能逆潮流而行,完全不允許百姓流動。”

“陛下編寫了《大誥》,允許百姓持《大誥》告御狀。”

“然而以現在律法對人口流動的限制,百姓連家門都出不去,又怎麼告御狀?”

一方面鼓勵告御狀,卻又一方面嚴格限制百姓流動,這不是鬧笑話嗎。

百姓拿著大誥跪在家門口,你朱皇帝在應天皇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