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月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71章 大課堂,大明從挽救嫡長孫開始,見月明,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大明的軍制存在著很多漏洞,或者說從東漢光武帝改革軍制以來,這些漏洞就一直存在,歷朝歷代都未能解決。”

陳景恪決定從頭梳理一下軍制問題。

他的對面坐著的則是朱元璋、朱標、徐達、馮勝、藍玉等人。

朱元璋問道:“具體攤開來說說。”

徐達等人都是第一次聽課,倍感新鮮。

之前他們突然接到朱元璋的召見,說是有關於軍制的事情找他們商量。

本來他們以為皇帝又有什麼新想法,到了才知道竟然是聽陳景恪講課。

驚訝之餘也充滿了好奇。

要知道他們可都是當朝名帥,整天都在研究這些東西。

莫非這位陳伴讀還能講出什麼新花樣不成?

而陳景恪也是語出驚人,一開始就點明軍制存在巨大漏洞。

而且還不是大明一朝的問題,而是以東漢光武帝劉秀為界限,之後的歷朝歷代都存在的問題。

這麼多朝代都沒解決的漏洞,他們怎麼不知道?

還有,為何是光武帝以後才出現的,之前呢?

倒不是他們無知什麼的,作為將領他們研究最多的是如何用兵。

對於軍制變革史的瞭解,還真不一定比懂歷史的文人多。

朱元璋算是對軍制變革最瞭解的,作為開國皇帝,他要建立各種制度,就必須先了解才行。

但他的瞭解依然不夠全面。

畢竟他是皇帝,要兼顧的事情實在太多,沒那麼多精力放在軍制上。

陳景恪說道:“咱們先說光武帝之前,當時採用的是徵兵制,有田有產者都要服兵役。”

“我們可以將其稱之為義務兵……服兵役是百姓應盡的義務。”

“但是義務兵是有服役期限的,兩年、三年、五年不等,到期輪換一次。”

“服役期夠了,就可以回家過正常生活。”

“暫時未輪到服役的百姓,或者已經退役的軍人,並不意味著就什麼都不做。”

“他們要接受準軍事訓練,每年農閒季節接受二十天或者一個月的軍事訓練。”

“這種方式,我稱之為預備役。”

“這麼做的好處很多,大批的預備役稍加訓練就是合格計程車兵,減輕了軍隊的壓力。”

“而且預備役平時在鄉里,也是維護治安的有生力量。”

這些事情有人知道,比如徐達、傅有德等人,都瞭解過。

但也有人不知道,比如藍玉。

不是貶低他,打仗他在行,別的方面……就這麼說吧,他就是一純純的武夫。

所以聽到陳景恪這番講解,他非常興奮:“好辦法,真是好辦法。”

“預備役讓朝廷擁有了源源不斷的優秀後備兵源,輪換制也能讓軍人有機會喘息。”

“沒想到古代竟然就已經有如此優秀的軍制……可是為何後來就廢除不用了?”

朱雄英連忙背過臉,假裝不認識他。

這個外舅公,太沒學問啦。

陳景恪解釋道:“站在朝廷的角度來看,這麼做確實好處很大,可是此法卻加重了百姓的負擔。”

“因為在那時期當兵是沒有軍餉的,士兵還要自己負責採購武器裝備,自己負責當兵期間的糧餉。”

“雖然漢初有授田制,當兵就給分田。”

“可後來隨著土地兼併加劇,朝廷拿不出土地,授田制就名存實亡了。”

“再之後徵兵就反過來了,只從有田有產的百姓裡徵募,無田無產的連兵都當不上。”

“對於百姓來說,負擔一個義務兵的壓力是非常巨大的。”

“而且每年一個月的訓練,大量勞動力無法從事生產,又進一步耽擱了農業生產。”

“到了西漢中晚期,就已經有大量百姓因為兵役制破產。”

藍玉不說話了,他也是普通人出身,對繁重的徭役深有體會。

只是想一想就知道,一個普通家庭擔負一名義務兵,是多麼沉重的負擔。

在座的有一個算一個,全都是貧民出身,對此也是感同身受。

陳景恪頓了一下,繼續說道:“光武帝雖然是宗室之後,但從小生活在民間,是瞭解民間疾苦的。”

“他得了天下之後,就一直在想辦法緩解百姓的負擔。”

“於是他將徵兵制改成了募兵制,國家包攬了軍隊的一切開銷,還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捕快從喝酒開始

百里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