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團隊力量
見月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72章 團隊力量,大明從挽救嫡長孫開始,見月明,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畢竟身處高位這麼多年,又怎麼可能沒有一些自己的想法。
或許是因為不自信,或許是因為怕擔責任,或許是別的原因。
使得他們不敢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
但不管是哪個原因吧,他們最終都選擇了不發一言。
朱元璋心下很是失望,將目光看向徐達和朱標,期望他們能給出一些建議。
然而兩人就算再聰明,也不可能這麼短的時間就想出解決的辦法。
朱雄英察覺到了他的心情,安慰道:
“皇爺爺不用著急,國之大事需要仔細思考,大家不可能這麼快就有主意的。”
“況且現在不是已經找出問題了嗎,我們進行針對性的解決就可以了。”
“預備役我們已經準備去做了,到時候兵源問題自然就解決了。”
“輪換制度也不難,大不了照搬前朝,軍中服役三年休息一年或者兩年。”
“只要五軍都督府合理安排好輪換秩序,不會有什麼影響的。”
“至於退役制,其實也並不麻煩,我們只要瞭解哪些人需要退役就可以了。”
“首先是老弱病殘,其次是軍中的滑頭……”
“退役之後也簡單,讓他們加入預備役就可以了。”
聽到最後這一句話,卻讓眾人眼前一亮。
退役後加入預備役?
徐達忍不住讚道:“好,太孫此法太好了。”
“我們最擔心的就是這些士兵退役後,失去了約束會成為地方的隱患。”
“讓他們加入預備役,由地方預備役系統管理,一切問題就都解決了。”
其他人也紛紛稱讚,這個建議確實解決了退役兵的管理問題。
陳景恪也不禁點頭,對於現代人來說,退役自動進入預備役,這不是常識嗎。
可是很少有人意識到,這個常識是前人用無數時間摸索出來的。
我們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指指點點而已。
如果以前沒有退役加入預備役制度,又有多少人能憑空想到這一策略呢?
被眾人誇獎,朱雄英表現的非常謙虛,再次獲得了眾人的誇讚。
陳景恪心中卻不停地嘀咕,這傢伙是真會裝,心裡不知道多得意呢。
見孫子如此聰慧,朱元璋心裡好受了許多。
雖然咱有很多缺陷不足,可咱有好兒子和乖孫子啊。
三代人一起努力,就不信治不好大明。
他目光看向陳景恪。
還有這個一肚子主意的謀士在。
比起其他君主,咱的情況已經夠好的了,還有什麼可失望的呢。
想到這裡,他心情好轉過來:
“景恪,咱知道你向來走一步看五步,既然今日提出了這個問題,那肯定是有主意了。”
“就別賣關子了,直接說吧。”
“今日在座的都是大明中流砥柱,有他們幫你查漏補缺,這次定能制定拿出一個妥善的法子來。”
眾人都看向陳景恪,目光裡充滿了尊重。
之前他們只聽說過,國家大政方針皆出自陳景恪之手。
但具體是怎麼做的,外人就不知道了。
今日終於親眼目睹了全過程。
不是利用皇帝的寵信,也沒有什麼花言巧語。
從歷史的角度一點點剖析問題所在,言之有物,讓人不得不信服。
這是堂堂正正的大道。
如果說以前他們還將陳景恪,視為可堪造就的晚輩,現在已經徹底將他當做同等級別的人對待了。
陳景恪並沒有發現眾人目光的不同,見朱元璋將球踢給自己,毫不猶豫的就接住了:
“我們藉著方才魏國公的總結往下說……”
“預備役我們就不說了,五軍都督府已經有了策略,直接施行就可以了。”
“不過我還是要說一下兵源的問題。”
“王朝初期人少地多,百姓基本都能分到田地,在本就缺少勞動力的時期,又有多少人願意當兵呢?”
“光武帝也面臨過這個問題,我覺得接下來大明也會面臨同樣的問題。”
“光武帝用流民囚犯充軍、招募蠻夷僱傭軍等方式,解決了這個問題。”
“但是後果方才咱們也說了,前車之鑑大明絕對不能再走他的老路。”
眾人皆深以為然,地痞囚犯當兵,那肯定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