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內閣的核心問題
見月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75章 內閣的核心問題,大明從挽救嫡長孫開始,見月明,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服氣,相互看不順眼。”
“沒有各衙門支援的內閣,猶如被關在籠子裡的老虎,是無法傷人的。”
還是那句話,名在官場太重要了。
內閣品級低,沒有駁斥權,所能發揮的權力始終是有限的。
前世張居正在官場罵聲一片,為何?
難道僅僅是因為他的改革,觸犯了官僚階層的利益嗎?
不是的。
因為他是透過非法途徑掌權的。
霍光等權臣的權力,是法律賦予的。
他們掌權在程式上是正義的,是名正言順的。
張居正則不然。
他作為內閣首輔實際上只是個五品官,六部尚書是二品。
在職務上他可以命令六部尚書,可在地位上又低於六部尚書。
雙方是互相轄制的。
可是他勾結太監馮寶,掌握了最終決策權。
徹底壓倒了六部各衙門的主官。
你一個內閣首輔,勾結太監獲得了不屬於你的權力。
這已經不是權臣了,而是奸臣。
張居正的名聲差,也與此有關。
事情分析到這裡,朱元璋心中已經有了答案。
“票擬之權可以給內閣,不過咱要先給內閣立幾個規矩。”
朱標精神一振,說道:“您說。”
朱元璋說道:“其一,內閣學士永為五品。”
這一點很好理解,就是要讓你低品掌權,無法對等的和六部等衙門打交道。
“其二,不可給予其駁斥權。”
同樣的道理,駁斥權代表著執行權。
將駁斥權給了他們,就相當於給了他們命令六部等衙門的權力。
那樣的話,內閣就變成第二個丞相府了。
這是朱元璋不願意看到的。
“其三,內閣學士不可兼任。”
聽到這一條,朱標先是疑惑,繼而恍然大悟露出敬佩之意。
陳景恪也是敬佩不已。
很簡單的道理,如果內閣學士可以兼任,那麼六部尚書來兼任內閣學士呢?
六部尚書都二品大員,本就位高權重。
再讓他們兼任內閣學士掌握議政權,那權力可就太大了。
這一點連陳景恪自己都沒有想到,朱元璋卻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就能看出來了,還找到解決辦法。
果然不愧是老朱啊,這政治敏銳度是真的可怕
朱元璋又接連說了好幾條規矩,都是限制內閣權力的。
真要按照他的規矩來,內閣還真就是被關進籠子裡的老虎。
可是陳景恪卻知道,他太想當然了。
你規矩立的再好,也架不住後世子孫有自己的想法。
朱元璋立鐵牌太監不得干政,有用嗎?
陳景恪敢肯定,他立下限制內閣的規矩,未來會被他的後人一條條廢除。
這不是任何人可以左右的。
事實上內閣制度真的沒有問題,至少陳景恪認為,它是古代最先進的政治制度了。
內閣掌握議政權,大家群策群力解決問題。
這完全沒有任何問題。
駁斥權是為了限制皇權而設立,這其實也是朱瞻基的初衷。
怕後世子孫出昏君,讓群臣稍微限制一下皇帝的行為,不至於釀成大禍。
可以說,從哪裡來看這都沒有問題。
即便是讓二十一世紀的人來看,也很難想出比這更好的制度了。
但這並不意味內閣就沒有問題,恰恰相反,明朝內閣存在一個巨大的漏洞。
這個漏洞不是制度本身,而是成員構成上。
內閣成員全部是文官擔任。
後果是什麼歷史已經告訴大家了。
文官集團尾大不掉,甚至讓明朝皇帝擁有了易溶於水的特性。
所以陳景恪認為,想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還是要改變成員構成。
不能讓文官徹底掌握內閣。
設立限制內閣的規矩自然也有必要,可只能作為輔助手段。
朱元璋顯然也察覺到了他有話想說,立即就問道:
“景恪你可是有什麼更好的辦法?”
陳景恪自然不能說,文官會讓你的子孫易溶於水,說了他也不一定會信。
想了想,他說道:“不論內閣的權力有多大,它都是協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