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月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50章 明勳宗,大明從挽救嫡長孫開始,見月明,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陳景恪就將勳章的大致情況講了一遍。

其實他也沒研究過這玩意兒,並不知道具體是怎麼操作的,只知道一個大概。

“……勳章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常設勳章,一種是特定勳章。”

“常設勳章就是固定的幾種,按照貢獻大小分為一二三級,類似於軍隊的幾級功勳。”

“對國家、社會、族群做出傑出貢獻之人,可以頒發相應的勳章。”

“還有一類是針對特定事件,對所有參與人員頒發的紀念性勳章,只此一次以後不會再頒發。”

“比如這次東南賑災,就可以製作特定勳章,頒發給所有人。”

“賑災過程中立下功勞的人,可以頒發常設勳章。”

“特定勳章可以不用給予特權,就是紀念性質。”

“常設勳章就要有特權了,比如最低一級的勳章可以見官不拜。”

“最高階的勳章可以獲得俸祿,逢年過節朝廷要給予獎賞,還要能惠及家人等等。”

老朱自然能看到勳章的積極意義,對此非常感興趣,但他也有自己的顧慮。

“就怕後世子孫不屑,亂髮勳章導致制度敗壞。”

陳景恪說道:“真要出了不肖子孫,就算沒有勳章,制度該敗壞還是會敗壞。”

“咱們不能因噎廢食,至少目前它是有大用的。”

老朱點點頭說道:“言之有理,勳章的事情你和雄英商量著來吧。”

“先拿東南救災之事做個實驗,看看實際效果,常設勳章的事情先不急。”

見他答應,陳景恪非常高興,立即找到朱雄英商議此事。

還將前世常見的勳章設計圖案畫出來,給他提供參考。

哪知,朱雄英對此也非常積極,興致勃勃的畫了十來種造型。

你還別說,每一樣造型都挺美觀,還有意義。

但陳景恪總覺得哪裡不對,好半天才反應過來,好傢伙莫非你想當勳宗?

一想到明勳宗這個諡號,陳景恪就有些繃不住。

玩笑歸玩笑,兩人合計了半天,最終還是選擇了最樸實無華的圓形,整體以黃銅為材質。。

正面圖案則採用了大禹治水的典故。

大禹頭戴蓑笠手拿鋤頭,身後是一群奮戰的勇士,眾人的腳下踩著的是洶湧的波濤。

背面有一行小字,黃曆四零九零年建章五年,東南抗洪云云。

作為圖案的主要設計者,朱雄英自然是非常滿意。

陳景恪也覺得非常具有意義。

畢竟大禹治水的故事家喻戶曉,而大明派軍隊賑災,也是開歷史先河。

用這個圖案,具有多重意義。

最終圖案呈送朱元璋,他自然也沒有異議,就下旨著工部趕製。

等抗災的將士們歸來,就舉行授勳儀式。

——

很快,大明週報的加刊再次發行。

這一期只有一篇文章,就是朱元璋親筆寫的訃告,對犧牲將士們進行表彰。

並再次強調了對他們的封賞,一律按斬首十級計算。

賞賜之類的,一併送往其家中。

同時還決定,要在東南修碑,以紀念此次事件。

所有犧牲將士們的名字,都將被刻在碑上。

接下來就是犧牲的一百六十四名將士們的名字、籍貫、生平事蹟等等。

可以說,這一期報紙就是一個特殊的訃告。

面向天下人的訃告。

有人不以為然,認為那些人救災確實有功,可也不值得朝廷如此高規格的對待。

今日報紙上發訃告,以後再發生類似的事情,還要不要發?

打仗犧牲了,要不要發?

如果不發,戰死沙場的將士們,會不會有意見?

但這些人只是少數,大多數人都意識到了朝廷的目的,認為高規格對待樹立規矩,是有必要的。

尤其是民間,對這份訃告更是非常的認同。

關鍵是,他們從訃告裡看到了不一樣的資訊。

原來大明的軍隊不只是能殺人,真的還能用來救人。

對於犧牲將士們,充滿了感激,主動傳播他們的事蹟。

不少人採購了煙花爆竹紙錢一類的祭祀物品,在十字路口進行遙祭。

犧牲將士的家人,也受到了鄉鄰的稱讚。

官吏是最能體察上意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之說書先生

漂漂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