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月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56章 上鉤,大明從挽救嫡長孫開始,見月明,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和大明週報的掌控權。

但還沒等他們行動,方孝孺先有了動作。

他在報紙上發表了一篇文章,徙木立信。

內容先是講了吳起和商鞅徙木立信的故事,來點名自己的主旨,說明誠信是多麼重要。

是的,徙木立信並不是商鞅的專利,最早是吳起乾的,後來被商鞅學去了。

但你以為這是一篇講誠信的文章,那就錯了。

藉著這個故事,他先是闡明朝廷要有誠信,否則無法取信於民。

一個不能獲得萬民信任的朝廷,是無法長治久安的。

然後他提出了一個問題,該如何才能取信於民?又該如何維護誠信?

接著他筆鋒一轉,將話題轉到了禮法上。

禮法關係國家存亡,禮樂崩壞則國家不存。

所以朝廷應該重視禮法,尤其是要杜絕權貴違反禮法。

如果禮法的制定者都不遵守,其他人又怎麼會去遵守?

大家都不遵守禮法,國將不國。

禮法都崩壞了,所謂誠信不過是笑話罷了。

最終他得出一個結論,想要取信於民維護誠信,就必須要嚴明法紀。

尤其是嚴厲打擊達官權貴踐踏禮法。

文章的最後,他用了一句話:王子犯法亦當與庶民同罪,況人臣呼。

表面看,這句話是在說,王子犯法都要嚴厲處罰,更何況是臣子。

然而聯想到之前發生的吹捧孟子之事,大家都明白,這句話的重心再前半句。

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

說的更直白了,方孝孺依然在鼓吹‘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

這時,大家才後知後覺的想起一件事情,最早提出這個觀點的正是解縉和方孝孺。

解縉因為工作失誤被貶謫到南洋,方孝孺卻還在啊。

他並沒有被嚇退,依然在努力鼓吹公天下,在試探朝廷的底線。

這一下,大家既佩服他的無畏,又覺得他有點不識時務。

不過文人最講究的就是氣節,大多數人對他還是持讚賞態度的。

這下就輪到理學尷尬了。

繼續攻擊方孝孺?不得人心啊。

更何況,比起將方孝孺攆下臺,大家還是覺得推行‘公天下’更重要。

畢竟一旦‘公天下’概念,重新被大眾接受。

他們士大夫階級將再次掌握天下權柄。

與天子共治天下啊,多麼的誘人。

從這個角度來看,他們和方孝孺利益是一致的。

可就這樣放過方孝孺那個叛徒,他們依然有點不甘心。

這時有人說道:“大家莫非忘了解縉紳是因何被貶謫的?”

“報紙確實很重要,可也是一座火爐,不小心就會燒到自己。”

“正好讓方孝孺頂在前面,替大家吸引朝廷怒火。”

眾人都不禁眼前一亮,確實啊。

方孝孺也鼓吹公天下思想,這與我們是一致的。

那我們寫宣揚公天下的思想,他必然不會卡著不刊登。

真要有文章寫的過分,他方孝孺就是第一個倒黴的。

“方孝孺就是我們手中的刀,諸位何必在這個時候為難他?”

“等將來大事成了,在收拾他也不遲。”

於是彈劾方孝孺的人很快就消失不見了。

而報紙上開始頻繁出現一些‘取信於民’的文章。

還有一些‘強項令’的故事,也被刊登在上面。

話裡話外的意思就一個,你皇帝也不能為所欲為,有些規矩必須遵守。

至於什麼規矩,他們沒有說。

等限制了皇權,規矩還不是由我們說了算。

因為這些文章,老朱幾次訓斥方孝孺,甚至還數次發出警告。

這下理學派的官員就更高興了,果然如他們所想,方孝孺成背鍋的了。

於是,很奇怪的一幕出現了。

原本彈劾方孝孺的人,這次紛紛站出來維護他。

老朱似乎也沒想到,竟然有這麼多人維護他,竟然選擇了息事寧人。

當然,也有可能是那些文章,沒有觸及到他的底線。

總之,部分人覺得自己的努力取得了成果,不禁彈冠相慶。

事實上他們不知道的是,那些文章很多是陳景恪等人匿名寫的。

他們已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三國之說書先生

漂漂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