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華夏在我肩上擔著
見月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52章 華夏在我肩上擔著,大明從挽救嫡長孫開始,見月明,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口,慢慢說。”
馬娘娘很是滿意,說道:“景恪曾經說過,站在道德制高點上,就可以肆意點評他人。”
“我們反其道而行之,把道德制高點讓給理學派。”
朱元璋驚訝的道:“啊?這……不是主動將刀子遞到他們手裡嗎?”
馬娘娘笑道:“你只看到了其一,卻沒看到其二。”
“站在道德制高點上批判他人,確實非常方便,可也會被人拿著放大鏡挑刺。”
“平時都是他們拿著放大鏡對皇帝指指點點。”
“把制高點讓給他們,就輪到你拿著放大鏡挑他們的刺了。”
“而報紙就是最好用的放大鏡,能將他們所有的毛病都無限放大。”
朱元璋似乎明白了什麼,但又有些不透徹,心中癢癢的難受:
“妹子你別打啞謎,你直接給咱說,具體該怎麼做。”
馬娘娘找個舒服的姿勢,往椅背上一靠,說道:
“先用報紙把理學高高的架在道德制高點上,然後把孔家的老底掀出來,擺在他們面前讓他們來審判。”
“然後用報紙將他們的審判過程、結果公之於眾。”
“如果他們秉公執法,那正好借他們的手鏟除孔家。”
“如果他們想包庇,那之前他們站的有多高,摔的就有多狠。”
末了,她讚歎的道:“報紙真的是好東西啊。”
如果沒有報紙,這法子是不能用的。
說白了,還是輿論權,必須要掌握在自己手裡。
“哎呦。”老朱一拍大腿,高興的道:
“妹子你真是咱的賢內助,這法子好,好的很吶。”
“咱已經迫不及待想看他們的窘態了。”
——
另一邊,陳景恪正在書房,第不知道多少次完善自己的作品。
一開始他覺得自己寫的已經很好了,每隔一段時間重新回頭看,總是能發現缺陷和漏洞。
他遲遲不願意發表大同世界,確實有忌憚理學和孔家的因素,但主要還是覺得不夠完善。
偉大的先賢作品總是很少,很多一輩子就只有一部作品。
就是因為思想這東西,總是在不斷成熟。
想追求完美,就需要用一生去鑽研實踐。
也幸好他兩世為人,兩世加起來年齡有六十多歲了。
雖然前世有研究說明,激素會影響人的心態。
年輕的身體,會讓人擁有年輕的心態,也會讓思維更加活躍。
可見識這東西,是和時間成正比的。
前世今生六十多年的閱歷,給了他寫書的底氣和資本。
他並不是天才,之所以能寫出大同世界,除了豐富的閱歷,還得益於有前世的諸多模版可以參考。
即便如此,這本書寫的也不算完美。
當然,這個世界本就沒有什麼完美的事情,一種新思想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儒家也是經過一代代弟子完善,才演變成今日的模樣。
孔子自己年輕時候和年老時候,言行都存在著極大差異。
更何況是陳景恪這個‘庸才’。
所以他已經決定了,趁老朱掌權,趕緊把大同世界發表了。
到時候就算那群理學儒生想整么蛾子,也不會出現大的問題。
他還不知道,就在他想著怎麼利用老朱的兇名,震懾理學派的時候,老朱也在算計他。
剛把心裡產生的新想法記錄下來,就聽管家來報,杜指揮使求見。
陳景恪心中不禁犯嘀咕,杜同禮大晚上來見自己,肯定是出事兒了。
真是一刻都不讓人安生啊。
他不敢耽擱,連忙將筆放下,讓人將杜同禮帶了過來。
見過禮之後,陳景恪直接問道:
“說吧,大晚上到我這來,什麼事情?”
杜同禮面容嚴肅,說道:“蔣指揮使要了一批人手出京了。”
陳景恪眉頭微皺:“有太上皇手諭嗎?”
杜同禮點點頭,說道:“有,沒有太上皇手諭,我肯定不敢讓他帶太多人手出京。”
“太上皇授予其錦衣衛全權指揮權,連我都要聽他的指揮。”
陳景恪氣道:“就為了這點事兒,你大半夜就跑我家來?知不知道人嚇人會嚇死人的?”
杜同禮連忙說道:“您且聽我把話說完,我來找您是因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