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月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52章 華夏在我肩上擔著,大明從挽救嫡長孫開始,見月明,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對於老朱的鐵腕,馬娘娘毫不猶豫的選擇了支援。

不是她沒有考慮過後果,這恰恰是她深思熟慮之後的答案。

“如果沒有景恪,沒有《大同世界》,我不會同意你動孔家。”

“但現在有了這一切,孔家的存在就成了大明前進的絆腳石,必須搬開。”

老朱非常認同的點頭說道:“是啊,沒有景恪,咱們只能用理學治國,就必須要尊孔。”

“當初咱被儒生騎在臉上欺負,也只能唾面自乾,就是這個原因。”

“現在咱不需要他們了,新賬舊賬就給他一起算清楚。”

然後他又嘆道:“其實咱也懷疑,景恪能否擔得起這個大任。”

“這些年,咱把他講過的東西看了一遍又一遍,越看越覺得高深。”

“對歷史、大勢的分析,比什麼之乎者也更透徹。”

“後來又去大明各地實地考察,親眼看到了他變革下的大明,真可謂是國泰民安。”

“已經遠超歷朝歷代所謂的盛世了。”

“這些事實給了咱信心,他是有能力改變這一切的。”

馬娘娘深有同感的道:“咱們看著他長大,一直把他當孩子看,難免會小看他的能力。”

“其實仔細想想,他所思所想所為,早就已經超越前人了。”

老朱說道:“是啊,大同世界給了我對付孔家和儒家的決心。”

“這次儒家若識趣,咱還能給他們保留一席之地。”

“若是不識趣,咱就徹底給大明換換腦子。”

治國,尤其是想長久維持一個龐大帝國,必須要有一套完整的思想體系。

哪怕這套思想體系很落後,也比沒有強。

歷史上不乏盛極一時的大帝國,可往往幾十年就崩潰了。

正應了那句,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原因很簡單,那些帝國全靠一兩個強人維持,沒有強大的思想體系做後盾。

強人沒了,維繫國家存在的關鍵因素就沒了,國家也就沒了。

華夏能維持龐大的疆域,就是因為有一套思想體系在維繫。

不論如何分裂,大家在思想文化上都是一家人。

遇到有能力的君主,就能重新完成統一。

華夏的思想體系起源於三皇五帝,成熟於周公旦。

孔孟等先賢,在這套思想體系的基礎上推陳出新,有了儒家和諸子百家。

在之後的一千多年,儒家思想就成了維繫人心最主要的那根線。

歷朝歷代,不論怎麼變革,根子都是儒家思想。

你用人家的思想治國,尊崇人家的後人拉攏人心就成了必然。

這也是為何從漢朝開始,皇帝要祭孔廟,一直給孔家上尊號的原因。

最後孔廟變成了文廟,孔家有了衍聖公,一直延續到滿清結束。

大明也需要文人治國,需要儒家思想來維繫統治。

即便是朱元璋的鐵腕,面對這種情況也不得不吃了個癟。

最後選擇性失明,放任孔家的存在。

不過他也不是全面退讓,一直努力將孔家的影響力限制在曲阜。

但很顯然,這種限制顯得非常無力。

直到陳景恪寫出《大同世界》,讓他們看到了打壓儒家擺脫孔家的希望。

《大同世界》雖然有著很深的儒家痕跡,但已經脫離了儒家。

就好像,儒家是以周禮為基礎,吸收了各種新思想創造出來的一樣。

大同世界是以儒家思想為基礎,吸收了百家長處,推陳出新形成了一家之言。

所以兩者不能視為一家學問。

當然,如果想減輕推廣大同世界的難度,也可以自稱是儒家一份子。

一開始陳景恪就是這麼打算的,但現在老朱和馬娘娘必然不會如他的願了。

老兩口圍在一起,開始各種算計。

先是老朱講了自己的法子,讓蔣瓛帶人去徹查孔家的惡行,然後用報紙公之於眾。

“……民怨被激起,咱們動孔家的代價就小的多。”

“然後強行推行大同世界,用來打壓理學和儒家。”

馬娘娘卻搖頭說道:“這是下下策,必然會讓孔家和理學合流。”

朱元璋說道:“哦,妹子有更好的法子?”

馬娘娘看了一眼茶杯,老朱立即給斟上:“妹子你潤潤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捕快從喝酒開始

百里刀